24H直播

美「232條款」是什麼? 調查項目、對台半導體可能影響一次看

232條款針對半導體的調查,將對台灣產業造成影響。(圖/資料照)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美國日前宣布對台灣課徵20%關稅,總統賴清德表示這是「暫時性」措施,台美將針對「232條款」持續磋商,待針對半導體的232調查結果公布後,關稅情況將會更明朗。232條款是什麼?相關調查對台灣有什麼影響?可能對台灣半導體業造成什麼衝擊?

232條款是什麼?

「232條款」是指美國的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Section 232 of the Trade Expansion Act of 1962),也稱為「國安調查條款」,該法條授權美國商務部產業與安全局可對進口特定產品是否影響國安啟動調查及認定。

依照該法,美國產業與安全局需在啟動調查後270天內向總統提交調查報告,一旦認定某進口產品造成國安威脅,美國總統有權在90天內決定調整該產品的進口措施,包含提高關稅、設定配額或研發補助等其他非貿易方式。

有別於對等關稅以國家別訂定不同稅率,232條款使美國總統可針對不同產品種類課稅,例如川普(Donald Trump)6月時就根據232條款,以保護美國國內金屬製造商為由,將進口鋼鋁產品的25%關稅稅率提升至50%。

進行中的232調查有哪些?

根據美國產業與安全局公告,川普自第2任期以來已啟動9項232條款調查,對象包含銅、木材、半導體、藥品、卡車、關鍵礦產、商用飛機等,最新發起的則是在7月1日開始,針對主要用於半導體和太陽能電池的原料「多晶矽」,以及無人機的調查。

《紐約時報》引述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經濟學家塞瑟(Brad Setser)推估,在最新2項調查啟動前,已實施進一步因應措施和正在調查的232條款案件,可能涉及美國40%的進口貿易總額

232調查對台灣有什麼影響?

232調查中,將對台灣造成最大影響的是在4月1日啟動、針對半導體的調查,範圍包括半導體基板和裸晶圓、傳統晶片、尖端晶片、微電子裝置、半導體製造設備零件,及電子產品供應鏈中的衍生產品等。美國商務部上週表示,調查結果將於2週內公布。

總統賴清德指出,台灣對美的貿易逆差主要來自於半導體、資通訊產業(ICT)及電子零組件產業,因此這部分和對等關稅將一併談判。

資深產業分析師陳子昂也說,232調查的最終措施將是台美之間關稅的關鍵,因為在台灣輸往美國的產品中,資訊電子產品佔將近72%,而資訊電子產品都會涉及232條款。

陳子昂認為,台灣輸美晶片多為先進製程,相對影響較小,232調查結果出爐後若有加徵關稅,主要將衝擊資通訊產業,如果屆時關稅抵銷毛利,可能迫使AI伺服器等廠商把多數產能從台灣、墨西哥移往美國,對台灣出口貿易及經濟發展造成衝擊。

雲報政經產業研究院副社長柴煥欣則分析,光是台積電的晶圓代工就佔全球67%市占率,因此台灣很可能是232條款的直接受害者。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