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核三廠2號機17日正式除役 卓揆:今天過後台灣沒有核電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核三廠2號機即將在5月17日正式除役,依法規核三廠會在當天晚上12時前完成停機工作,之後在5月30日前,將反應爐內核燃料全部移出至用過燃料池內。16日行政院長卓榮泰現身桃園,視察中油觀塘接收站及台電大潭廠增建計畫,強調未來大潭電廠供給滿載,可以順利取代供電需求量。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今天過後,台灣就沒有核能發電。關於核三廠2號機除役的這個工作,我們是不是安全順利的在進行中。」

主動提及能源議題,強調核三廠除役進行中,而且大潭電廠供給滿載,可以順利取代供電需求量。行政院長卓榮泰16日午間前往桃園,視察中油觀塘接收站及台電大潭廠增建計畫,由於5月17日台電核三廠二號機正式除役,核電宣告歸零,但供電無虞。

行政院長卓榮泰進一步表示,「尤其是過不久7號機的加入商轉,幾乎可以供應北北基桃,將近1000萬人的工業民生用電的需求。」

依法規,核三廠要在執照屆期日,當天晚上12時前完成停機工作,之後會在5月30日前,將反應爐內核燃料全部移出至用過燃料池內。

而根據經濟部能源署統計,2025年1月到3月發電量結構,燃氣46%、燃煤33.5%、再生能源14.6%、核電3.4%,外界擔心核電廠除役後缺口難補上。

恆春鎮長尤史經說:「現在一除役下來,外包商也都走啦,一走了我們這邊當地的商圈就會沒有工作了。再加上一些回饋金可能會有減弱的情況,對恆春的公共建設會有影響。」

另外,近期核能新技術也引起討論,像小型模組反應爐SMR目前僅中國和俄羅斯使用,其他國家還在研發階段。另外,近期美國新創公司宣布,將打造全球首座核融合電廠,預估2030年商轉。

清大核工與科學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李敏認為,「核融合產生的核廢料在處理上,應該比核分裂相對容易很多,核融合反應器的發展對人類未來能源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現階段核融合反應器還不存在。」

學者分析,固然新技術創造更大發電量,但核安風險仍需評估,核融合技術仍否廣泛應用仍未知數,加上核廢料怎麼處理,都需要更多配套因應。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