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台灣文學館 舉辦3天的兒童手語夏令營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文學館為了推廣台灣手語,也希望可以向下扎根,針對國小3年級到6年級的小孩舉辦了手語夏令營活動,共吸引了23位的聽障和聽人小朋友報名參加,除了透過手語來認識文學,也希望可以打造出聾聽共融的友善環境。

聾老師吳家瑜,用手語詮釋童詩《海上旅行 》,「出海坐大船,海藍天也藍,一樣喔!還是藍的天空,一樣的顏色,再來,浪花一捲捲。」

她生動的表情和動作,讓台下的小朋友目不轉睛。這是台灣文學館舉辦為期3天的兒童手語夏令營,而「起手成詩」課程,為了讓小朋友體會詩裡搭船的意境,老師特別設計了活動,讓大家一起玩遊戲。

不過要怎樣用手語呈現詩的內容?吳家瑜說,「比如說小風吹、小雨下,這樣很文字,我們不這樣教,手語是自然來表達,我教他們風,問他們那微風呢?他們就會輕輕的比,那如果大一點怎麼比呢?他們馬上就會比出狂風大作。」

這次手語夏令營,有9位聽障小朋友和14位聽人小朋友一起參加,大家玩在一起 互相學習。

聾老師陳志榮表示,「課程採分隊的方式,希望每一隊都有聽人和幾個聽障小朋友,讓聽人有機會可以認識聽障,了解他們戴電子耳是什麼樣子,有人不會口語,就要用手語溝通,自然就會產生好奇。」

台灣文學館公共服務組組長王舒虹也說,「我們讓小朋友來學習台灣手語之外,也將台灣文學館所出版的台灣兒童的文學繪本,還有我們所開發的文學資源箱,其中的聽障資源箱,讓小朋友來認識,希望將文學跟手語來結合。」

3天的課程全程由聾老師用手語上課,搭配手語翻譯員來口譯,除了繪本、童詩課程外,還有館方設計聽障資源箱的茶具組,由老師示範沖茶,讓小朋友體驗茶道文化。

聽障學員郭提亞分享課程中學到的東西,「倒茶的時候,水倒下來要等1分鐘,把茶倒到茶海裡,再分到每一個茶杯裡。」

同樣也是聽障的謝雲婷開心的說,「很好玩,這裡活動很活潑,我問了很多問題,舉手答對了很多題。」

而聽人學員陳駿成說他學到不少手語,「手語裡面哥哥是這樣比,然後弟弟是往下這樣比,姊姊是這樣、妹妹則是這樣,我覺得很有趣。」

台灣文學館是文化部指定的聽障示範館,希望台灣手語可以向下扎根,去年和聽障團體合作辦理第1屆兒童手語夏令營,今年第2屆則是首度由館方主辦,台灣文學館也表示,除了創造聾聽共榮環境,更期待未來可以慢慢發展出屬於聾人的台灣手語文學系統。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