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藝術作傳 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描繪文學家故事

台灣已故文學家葉石濤,一生經歷日治時期、二二八、白色恐怖,直到21世紀政黨輪替,他在小說、文學評論等各領域,數十年筆耕不輟,更是撰寫《台灣文學史綱》的第一人。導演許卉林、監製林靖傑等團隊,歷經了3、4年時間,以舞蹈、舞台劇等模式,拍攝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這位傑出的台灣文學家。

「我一出生就不是個英雄,我只是一個庸庸碌碌的台灣人。」在文字敘述中「庸庸碌碌的人」,卻為台灣文學發展,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是在描繪已故文學家葉石濤的故事。

電影《台灣男子葉石濤》監製林靖傑表示,「以台灣主體意識,寫出台灣文學史綱的第一人,這本論述它確立了台灣文學它有它的主體性,它不再是一個中國文學的支流,要認識台灣文學的人他必讀的一部經典。」

日治時期出生的葉石濤,16歲開始寫作,類型橫跨小說、散文評論等領域。在白色恐怖時期曾入獄3年;1987年完成重要著作《台灣文學史綱》,成為文學史研究經典,更被公認是台灣文學史的重要文學家,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

林靖傑說明,「從文字變影像這樣的一個轉譯,想盡辦法 讓它(紀錄片)的影像很有可看性,所以我們就用了各種藝術表現方式,包含舞台劇、舞蹈劇場,透過這些年輕藝術家閱讀葉老的文字之後,然後再把它演繹出來。」

導演許卉林和監製林靖傑等團隊,歷經3、4年時間,以舞蹈、舞台劇等模式,打造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目前已經在台上映。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