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65歲若罹心衰竭 半數5年內有死亡威脅
賴淑敏 蔣龍祥/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心臟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去年約有2.1萬人死於心臟病,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全台約有46萬人罹患心衰竭、卻未就醫,尤其65歲以上長者是高風險族群,一旦確診,半數在5年內將面臨死亡威脅,因此醫師呼籲若出現累、喘、腫等症狀,要儘速到心臟科做檢查。
66歲的蔡女士半年前開始覺得自己爬樓梯、走路,甚至家裡打掃、搬東西,都很容易喘,感覺吸不到空氣,到胸腔科檢查也查不出病因,後來變得不敢跟朋友一起出遊,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後來到心臟科檢查才發現,原來是罹患了心衰竭。
心衰竭患者蔡女士表示,「走路走快一點就會喘,走快一點就會很喘,我和我妹妹一起逛街,她走在前面,我走在後面,想要叫她,感覺叫不太出來這樣。」醫師表示,心衰竭就像是心臟馬達電力不足,患者也可能有心房顫動、高血壓等共病症狀,依照台灣盛行率來推估,全台心衰竭患者約有70萬人,但確診比例只有3成,可能有46萬人罹患心衰竭、卻未就醫,65歲以上長者是高風險族群,一旦確診,半數在5年內將面臨死亡威脅,因此若出現容易累、喘、及四肢腫脹等徵兆,就要提高警覺。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指出,「心臟輸出功能,輸出量會變少,那輸出量變少的話,血液它就會累積在剛提的肺部部分,在右心,它會累積在下肢,或是其他的周邊的部分。」
醫師提醒,心衰竭不只影響生理,也會影響日常社交生活,過去心臟收縮力不正常的心衰竭患者,現在已經有藥物可以醫治,建議有心臟疾病家族史者,可以定期做健康檢查,以確保心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