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機會號、洞察號任務終結 詩文與紀錄片道別探測火星夥伴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留在火星長達15年的機會號,2019年因為電力耗盡,任務終結;探測火星地殼運動的洞察號,也在2022年末和地球斷了訊。NASA寫了文情並茂的感謝文,好萊塢則以紀錄片,為無法返家的太空機器人送行。

機會號和精神號,2003年發射升空,並順利登陸。

原本預計只待在火星90天,涵蓋路徑約為1000公尺。但兩艘探測器意外耐操,找到火星過去有水分的精神號運轉了6年多,比原先設定的時間多出25倍;機會號更延役了15年之久,行走範圍長達45公里,為人類蒐集到大量火星地表的資訊。

《晚安奧比》紀錄片片段提及,「對,她是機器人,但卻成了大家庭的一份子。」

從啟動、升空到到達火星,NASA團隊一路和探測器並肩同行。在團隊眼中,機器不再冰冷無情,而是一起探索火星的革命夥伴。

《晚安奧比》紀錄片片段指出,「本來就只是一堆線路,但最後是長相可愛、有臉蛋的機器人。」

機會號在2018年6月10日就和地球斷了訊息,原因是火星風暴破壞通訊。NASA重新開機上千次,仍聯繫不上機會號,最後宣布任務終結,機會號也因此留滯在火星上。

紀錄片導演雷恩懷特,將機會號的故事拍成紀錄片,希望讓世人知道長相呆萌、就像卡通《瓦力》的機器人,是成就人類探索火星的大功臣。紀錄片在9月加州首映時,引發熱烈迴響。

雷恩懷特表示,「很驚訝觀眾的反應,很多人害羞地摀住嘴巴說:『我為機器人哭了。』」

懷特蒐集NASA提供的大量影像,並和火星任務團隊成員深入對話。他領悟到機會號的故事之所以感動人心,是因為科學家和機器人之間的夥伴情感,是一種出自內心的關係連結。

雷恩懷特說:「這些人每天的工作,是多數人的兒時夢想。這是他們的日常,不只是一份工作而已,那是他們的生活。(機會號)像是他們在火星上的女兒,很多人都在看顧她。」

就在耶誕節前10天,2018年登陸火星的洞察號無人探測器,與地控中心聯繫後,再也沒有回傳任何訊息。

NASA推測,探測器的太陽能板遭到火星塵暴損害,導致電力耗盡。而12月15日,就是洞察號最後一次回應地球的日子。

負責執行洞察號任務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寫了一段擬人化的詩意推文,表達洞察號最後的心情。「我的電量很低,這也許是我發的最後一個訊息。別擔心我,我在火星的期間是充實而平靜的,謝謝你們陪我在一起。」

而NASA也發表感人聲明,表示向洞察號道別很難說出口,但很高興洞察號光榮退役。為這些無法回到地球的探測器好好送行。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