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減少供應天然氣 德國政府籲民眾減少消耗量
陳詩童 / 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俄烏戰爭後,歐美各國對俄羅斯祭出經濟制裁,俄羅斯也採取反制行動。從15日開始陸續減少供應給歐洲的天然氣。義大利、斯洛伐克從17日開始所獲得的天然氣供應量,只有過去的一半。至於法國則是從15日開始,就沒有收到經由德國所傳送的天然氣。
烏俄戰爭開戰即將滿4個月,繼保加利亞、波蘭、芬蘭之後,俄羅斯再次對歐洲各國,停止或減少供應天然氣。
俄羅斯能源公司以維修機組為由,不斷減少「北溪一號」管線輸送給歐洲的天然氣,目前輸送量只有過去的40%。
義大利、斯洛伐克從17日開始收到的天然氣只有過去的一半。奧地利也收到了減量供應的通知。法國則是從15日開始,就沒有收到經過德國傳送的天然氣。
為了減輕對民眾生活影響,能源監管機構「德國聯邦網路局」調查顯示,德國國內天然氣的儲存設施,18日存量增加到56.67%,比前一天增加0.38%。
德國能源公司執行長瓦特斯說:「這裡以前是天然氣田,下面是一個天然的儲存庫,所以我們現在只是用舊的天然氣田儲存天然氣。」
德國政府目前已經敦促企業跟家庭,將天然氣消耗量降到最低,期盼在4個月的冬季供暖季節來臨前,天然氣儲存量能達到8成,用以滿足冬天用量高峰。
除了能源受到限制外,還有糧食供應也出現困難。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協國家,已經有許多家庭,受到食物價格飆升影響,讓當地政府決定限制食品出口。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農業經濟學家薩迪克指出,「對於像菲律賓這樣的國家,他們平均將超過30%,將近40%的收入用在食品上,因此,他們很容易受到價格衝擊的影響。」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官員認為,疫情跟戰爭影響食品價格的上漲,都讓東協國家有了警訊,需要讓農業多樣化,以便有更多種類的食物,跟多樣化的飲食。不只能有利於經濟發展,也能讓民眾獲取營養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