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8決議等同「一中原則」?台灣返聯的國家定位挑戰【有話好說】
聯合國2758號決議通過滿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加入聯合國達半世紀。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長篇聲明,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更鼓勵所有聯合國會員共同挺台。此外,週年前夕,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華自強公開批評中國「誤用」(misuse)2758號決議,導致台灣長年遭聯合國排除。美方近期言論也引起中國強烈不滿,堅稱台灣無權參與聯合國。
回顧聯合國2758號決議,中國如何將「台灣隸屬中國」的內涵納入該號決議,且又如何國際化為現存秩序?2758號決議是否為台灣加入聯合國的絆腳石?中國對該號解釋的底線與近來美國力挺動作頻頻,最後孰能勝出?《有話好說》邀請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理事宋承恩,與我們分析在「挺台」蔚為國際浪潮的此際,台灣如何思考自身定位。
2758號決議等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翻開歷史文件,事實上2758號決議案本身並未提及「台灣」或「中華民國」決議只處理「中國」的代表權爭議,書面用語是驅逐「蔣介石的代表」,以「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但弔詭的是,中國在詮釋2758號時,把「台灣」嵌入決議框架,指稱聯合國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也就是美方說的「誤用」。
50年來,中國藉此在國際社會攻城掠地。賴怡忠指出,2758號決議後初期,國際社會並未將決議本身視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隨著中國邦交國數目成長飛快,中國也逐漸將「台灣屬於中國」納入2758號內涵,要求各國遵循「聯合國決議」,形成「一中原則」的國際化。
此論調在國際組織廣泛流竄,甚至為聯合國所採納。「問題已不是台灣能否入聯,而是中國宣稱可以代表台灣,」賴怡忠提及2007年時,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以「台灣已被中國代表」為由,駁回台灣加入「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的請求。
此事件引起美、加、日、澳、紐等各國關注,但潘基文未公開撤回,只是私下承諾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相關事情不會重演。
對此,宋承恩表示,2758號決議背景,在於其原欲處理的問題是,只在台灣的蔣介石政府,卻主張代表「全中國」,並佔有聯合國席次。宋承恩指出,當時聯合國不能接受「排除」PRC政權、竊占席位的國府政權,因此要回復中國的席次,「而現在是同樣的情況,只是排除的是台灣。」他說,這便是為何50年前聯合國要否決蔣介石的代表權,也是國際現在為台灣發聲的原因。
然而,賴怡忠也憂心,聯合國自潘基文擔任秘書長後開始浮現「中國化」問題,中國有系統地滲透聯合國組織,至今掌握秘書處、法律處、15個經社委員會至少4至5席的理事長職位。早就握有2758號決議解釋權的中國,如今從聯合國內部,緊緊掌控解釋效力。

台灣的國際空間需回到2758決議基礎處理
美國在中國入聯50周年的現在,批評中國「誤用」2758號決議,雖然並不是新立場,只是「往事重提」,但也象徵美國意識到台灣的國際空間,必需回歸到2758號決議的基礎來處理。
王崑義分析,這種轉變來自50年的時空背景前與當前國際局勢截然不同。他指出,50年前美國總統尼克森主張「聯中抗蘇」,但現在則是連結西方、印太盟國,來對抗中國,這也是在實力原則下,台灣國際機會增加的主因。
但美國的支持是否足以推動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甚至聯合國?王崑義認為,傳統上美國國會較積極、行政部門較消極,拜登政府整體支持力道如何,有待觀察。他表示,如果美國能夠強力支持,我們的機會就會很多,「在國際造勢下,台灣至少能以中性名稱加入、參與國際組織,或擔任觀察員,指日可待。」
這是否代表,台灣應該趁勢以更靈活、務實的名稱或形式,尋求國際參與?賴怡忠則指出,問題的根本仍在破解中國利用2758號決議,將「一中原則」國際化,形成「中國可以代表台灣」的主張。
賴怡忠提醒,我們該釐清問題本質,且台灣不應該因為美國挑戰中國對2758號決議的誤用,就跳到「該用什麼名稱」的思考框架,「我們面對的不是這樣的問題。」他強調,當下最關鍵的,是讓更多國家否定中方對2758號決議的解釋,確認台灣人民不可能被中國代表,並凸顯聯合國必須解決的問題——台灣 2350 萬人如何獲得適當的代表?
賴怡忠:當2758決議不被挑戰,兩岸衝突將成內戰
至於台灣代表權問題,賴怡忠認為要建立其國際基礎不難,由於當時通過2758決議,共76國投票贊成,包括美國在內有35國反對,另有17國棄權,廣義來看至少有52國並未支持2758號決議。
除此,賴怡忠提及即便是投贊成票的國家,也有代表在當時就指出台灣代表權的問題,例如馬來西亞代表在大會中的發言紀錄:
……我國代表團同〔……〕決議草案中的觀點一致,根據這一決議草案,大會得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所有權利,並且承認它的政府派出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因此我國代表團將投票贊成這一決議草案。
然而,有一點要說明,我們認為台灣問題是一個應該分開來的問題,必須要由有關各方面共同來解決。我們迫切地希望這一問題能通過和平方式解決,並且希望在解決過程中對台灣人民的意願給予應有的注意,通過自決的途徑來確定。
塞內加爾代表也表示:
……我國政府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人民的唯一代表;然而,我國政府不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可以自動對整個福爾摩沙島的領土行使權力。
賴怡忠指出,諸如這類發言皆在當時已意識到「中國代表權」和台灣是否屬於中國一部分,是兩個不同的議題,這樣的立場即便在同意2758號決議的國家中也不在少數。他呼籲,台灣應該在中國竄改前,儘快蒐集當時各類政府紀錄,還原2758號決議各國的真實立場,作為重新進行國際交涉的基礎。
「如果中方對2758號決議的解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在國際上變得非常確實、無人挑戰,那麼中國對台動武就形成內戰,」賴怡忠憂心指出,這也讓美、日等國家的維和行動變成「介入內戰」,要受國際制裁。因此他認為,針對2758號決議進行全面反擊,不只是入聯、返聯問題,也是在台海「兵凶戰危」時為台灣爭取最佳位置的重要課題。

宋承恩:參與可以務實,但不能迴避國家地位問題
針對返聯,宋承恩也直相同立場認為,在推動國際參與時,除須務實,但我們腦袋也必須非常清楚,「我們無法迴避國家地位的問題。」他表示,聯合國終究是以國家地位為基礎的組織,台灣要正式處理國家地位的問題,才能決定聯合國的參與模式。
「中華台北就是一個慘痛的模式,」宋承恩直指,只因為要開會,就要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否則中國就不開綠燈、沒有邀請函,這並非國際參與的長久之計。
宋承恩強調一味迴避不是務實,以「參與」的名義,無法取代成為有別於中國的會員國、獲得國家代表權的真正目標,「我們可以務實,但心中不能沒有目標。」
他以巴勒斯坦為例指出,巴勒斯坦人知道依照聯合國決議,在他們的土地上存在2個國家,一個是猶太人的國家以色列,另個則是巴勒斯坦。「即使再受打壓,他們從未放棄這個願景,」宋承恩表示,巴勒斯坦因此選擇從觀察員做起,並獲大會通過,作為「國家地位觀察員」參與,而非臣屬於另一國家。
宋承恩提醒,台灣必須處理自己的「一中」憲政問題,梳理蔣介石政權的定位,如此才能清楚地向國際發聲,釐清聯合國當時驅逐的僅是「蔣介石的代表」,事實上從未處理「台灣」的代表權問題。宋承恩認為,當各國都意識到「排除台灣」是不對的,就應該加大力道,來爭取代表自己的正當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