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觀光旅館業 業者質疑政府紓困較去年不增反減

國內5月爆發本土後,全台疫情警戒進入第三級時間再延長,旅行、觀光業者業績直接歸零,業者是苦不堪言,今天上午包括旅遊、文創觀光、旅館等多個公協會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疫情比去年更嚴重,但政府紓困方案不增反減,並建議政府,對疫苗護照要超前部署,規劃相關人員優先施打國際認證的疫苗,觀光產業才有可能復甦。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的旅遊觀光業者從去年就開始受到衝擊,沒想到今年本土疫情爆發後,全台疫情警戒進入三級的時間一再延長,旅行、觀光業者業績直接歸零,上午包括旅遊、文創觀光、旅館等多個公協會共同召開記者會抱怨,疫情比去年更嚴重,但政府紓困方案不增反減,讓他們是苦不堪言。

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批評,「很多先進國家包括日本、韓國他們的疫情也很嚴重,可是日本他可以很清楚的,告訴老百姓,告訴企業主,他的紓困計畫是做到什麼時候,反觀我們政府的這些紓困計畫永遠都在慢半拍,整個紓困方案的提供是在4月初才告訴你,1、2、3月他可以申請紓困方案,然後他可以怎麼申請。」

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召集人陳怡璇指出,「從事遊覽車業的企業也是非常的不公平,例如說通運業的從業人員的內部行政人員,並沒有薪資的補貼,如果說旅行業有4成薪,那我覺得這個通運公司的也該(補貼)。」

業者表示,紓困4.0對業者補助內容只有5到7月,而且是進行一次性補助員工薪資及營運費用,算下來每人每月補助只有1萬3333元,雖然能夠救急,但旅遊觀光業的營運、人事、房租才是業者最大成本,開門營業就面臨虧損,若不營業,員工生計將有問題,而相關的伴手禮產業更被被歸納到傳產,不屬於觀光產業,旅遊是產業鏈模式,政府也該一起看到觀光工廠所面臨的困境。

中華文創觀光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孫國華呼籲,「現在觀光工廠行業並不屬於觀光產業的一部分,而是屬於傳統產業,所以呢,各種觀光產業的紓困我們申請不到,只有可以申請到傳統產業的薪資補貼40%,而且是上限是2萬塊,看看這個方面是不是可以提高。」

全國旅館商業同業公會名譽理事長張榮南建議,「如果能再一次的補助,能以(飯店)一個房間1萬塊為基準,這樣子的話,在我們營業補貼的方式裡面這是比較正確的。」

另外觀光業者也建議,目前像是歐盟及鄰近國家相繼解封開放境推行旅遊泡泡或疫苗旅遊,政府對疫苗護照要超前部署,應規劃相關人員優先施打國際認證的疫苗,觀光產業才有可能復甦,旅行社才有生存空間。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