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百年口琴來台 展現口琴演變史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今天起在國家音樂廳的文化藝廊,有一項很特別的展覽,從德國口琴博物館來的700隻各種樣式的古董口琴,首次來到台灣展出,其中不但有早期用象牙製作的口琴,也有最新式樣的口琴,整個展覽看來就像是一場口琴發展史。
對很多想學音樂的人來說,輕便又不複雜的口琴,可以說是最容易上手的樂器,但在盛行學鋼琴、小提琴的台灣,學口琴的愛樂人,似乎越來越少。為了帶大家重新接觸這項樂器,兩廳院從德國引進了這項展覽,像這隻象牙製成的口琴,就是這次展出中最古老的一隻,而這隻上頭留有一個彈孔的口琴,背後,則藏著一段、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發生在一個德國士兵身上的感人故事。
這些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口琴,形狀各異,有像隻小喇吧的口琴,用木頭刻成香蕉狀的口琴,還有這隻形狀像條魚的口琴。這些口琴,全來自德國一家最古老的口琴製造商,這家從1850年代就開始製造口琴的工廠,至今每年都還製作超過5千萬支口琴銷售全球。即使到了今天,口琴這種聲音和探戈、藍調等音樂風格依舊是密不可分的,兩廳院希望藉著這次的展出,帶大家重新認識這項有趣的樂器。
公視新聞蘇玲瑤、徐啟峰採訪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