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日合作探索水星

徐家仁 / 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人類第三度的水星探索之旅,將由歐洲與日本太空總署合作,預計在今年10月到11月升空,希望能在2025年底、進入水星軌道,對這個太陽系8大行星中最小、最接近太陽的星球,有更深入而全面的了解。

這次歐日合作的水星探測計畫,是以義大利數學家貝皮可倫坡來命名。由於水星是8大行星中最接近太陽的,表面溫度從攝氏零下190幾度,到超過420度以上,加上距離遙遠,太空船執行探測任務有相當的難度。

歐洲太空總署ESA航電軟體工程師詹姆士溫薩說:「如果太空船全部或一部份過熱,為避免其受損,我們會關掉太空船,然後會有緊急訊息傳回地球報告,需要歐洲太空任務中心採取行動,調查原因並設法讓太空船恢復功能。」

負責準備的歐洲太空總署ESA指出,從太空船本身的軟硬體,到地面任務中心的軟硬體,甚至是任務中心人員,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也都可能出問題而讓整個計畫泡湯。

預計今年10月到11月間升空的太空船有兩艘。其中行星軌道太空船MPO,負責在較低的軌道,掃描水星的地表並了解水星的結構,另一個磁層太空船MMO,主要工作是了解水星的磁場。

水星距離地球超過8000萬公里,為了節省能源,利用太空天體之間的重力作用,讓太空船加速或減速的所謂"重力助推",是不可缺少的程序。

ESA將在今年10月9號到11月5號之間的發射窗口,擇日把兩個一組的水星太空船送上太空。預計2020到2021年飛越兩度飛越金星,之後的4年間要6度飛越水星。如果一切順利,兩艘太空船會在2025年12月進入水星軌道,並分別在高低位置執行探測水星磁場與地表的任務。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