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 中研院發現致病基因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不少婦女都有子宮內膜異位症,除了疼痛不堪,也有三四成會因此導致不孕症,目前的藥物又有不少副作用,中研院有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基因過度活化,是致病的關鍵
不少女性生理期會疼痛不堪,甚至大量出血,經由醫師診斷,大多是因為經血逆流,讓子宮內膜細胞隨著經血跑到了骨盆、輸卵管、膀胱等器官,增生存活產生腫瘤,這種子宮內膜異位症,常會誘發發炎反應,造成沾黏,除了疼痛也會讓婦女不孕。
==台北榮總婦科主任 陳怡仁==
我們目前用藥治療
常常有些副作用
包括停經的副作用
就是更年期的症狀
或是說會有男性化的副作用
長痘子長鬍鬚
研究團隊發現,子宮內膜細胞會到處亂跑增生、造成沾黏的反應,和癌細胞相當類似,先前研究DcR3基因可以調控癌細胞生長,實驗也證實,DcR3也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推手。
==高雄榮總婦產部主治醫師 蔡曉文==
DcR3它在其它的疾病
有同樣的狀況
它可以促進細胞的沾黏
所以我們就想到也許是
DcR3它這個促進細胞
沾黏的能力 一樣是造成
子宮內膜異位症進展的原因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謝世良==
團隊利用基因重組的病毒
去把DcR3表現去除的時候
就發現在老鼠身上證明
只要把DcR3剔除之後
它子宮內膜異位的現象就會消失
研究團隊表示,動物實驗看到轉殖了DcR3基因的小鼠,子宮內膜異位瘤異常巨大,但剔除DcR3基因後,就不再沾黏,細胞也不會增生,成果發表在國際排名第一的病理學期刊,未來有機會利用基因調控來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
記者 陳姝君 莊志成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