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研院發表最新研究,解碼牛樟的基因體定序,釐清牛樟的演化地位,研究團隊表示,未來計畫和調查局合作,找出被盜採的牛樟來自什麼地方。
牛樟氣味芬芳濃郁,是台灣特有的國寶級喬木,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發表最新研究,透過基因體組裝,組出染色體,解開牛樟的身世密碼。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趙淑妙表示,關於牛樟的族譜,已經吵了一百多年,卻都吵不清楚,「但是最後2016年最新的定論是說,它在單子葉跟雙子葉演化之前(就出現),可是我們發覺不是,它是屬於真雙子葉,就是我剛說的玫瑰那一類、蘋果那一類,還有菊科比較接近。」
特聘研究員趙淑妙指出,百年來牛樟的演化爭論不休,有中國學者認為牛樟和「雙子葉植物」較接近,但她透過五年研究發現,牛樟應是更晚期才出現的「真雙子葉植物」,此研究有助釐清牛樟的演化地位,並且推測出牛樟芝喜歡寄生在牛樟的原因。
趙淑妙表示,「它(牛樟)整個基因體複製兩次,本來大家只有一條生產線,它有四條生產線,所以它做得比別人快,所以它一直很香一直分泌,其實這個香味是我們人在感知的,那它主要是在抗蟲或彼此傳導訊息。」
解碼牛樟的基因體定序,研究團隊也計畫未來可和調查局合作,透過基因條碼Barcode,辨識出被盜採的牛樟來自何處。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劉育菁表示,「那它的(基因體)序列上可能有點不一樣,我們去追可以利用序列(變異),去追溯說現在盜採到的段木,是從屏東來的還是從台中來的。」
牛樟近五十年來被嚴重盜採而瀕臨絕種,研究成果宛如人類「臍帶血」技術,將有助牛樟復育、疾病治療以及遺傳資源保育的應用。
牛樟氣味芬芳濃郁,是台灣特有的國寶級喬木,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發表最新研究,透過基因體組裝,組出染色體,解開牛樟的身世密碼。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趙淑妙表示,關於牛樟的族譜,已經吵了一百多年,卻都吵不清楚,「但是最後2016年最新的定論是說,它在單子葉跟雙子葉演化之前(就出現),可是我們發覺不是,它是屬於真雙子葉,就是我剛說的玫瑰那一類、蘋果那一類,還有菊科比較接近。」
特聘研究員趙淑妙指出,百年來牛樟的演化爭論不休,有中國學者認為牛樟和「雙子葉植物」較接近,但她透過五年研究發現,牛樟應是更晚期才出現的「真雙子葉植物」,此研究有助釐清牛樟的演化地位,並且推測出牛樟芝喜歡寄生在牛樟的原因。
趙淑妙表示,「它(牛樟)整個基因體複製兩次,本來大家只有一條生產線,它有四條生產線,所以它做得比別人快,所以它一直很香一直分泌,其實這個香味是我們人在感知的,那它主要是在抗蟲或彼此傳導訊息。」
解碼牛樟的基因體定序,研究團隊也計畫未來可和調查局合作,透過基因條碼Barcode,辨識出被盜採的牛樟來自何處。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劉育菁表示,「那它的(基因體)序列上可能有點不一樣,我們去追可以利用序列(變異),去追溯說現在盜採到的段木,是從屏東來的還是從台中來的。」
牛樟近五十年來被嚴重盜採而瀕臨絕種,研究成果宛如人類「臍帶血」技術,將有助牛樟復育、疾病治療以及遺傳資源保育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