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險必要之惡? 照護常見約束帶綑綁老人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在台灣的照護現場,會發現不少老人因為躁動、或是因為容易拔除身上的管路,而遭到綑綁。。幾年前,有機構開始引進日本的零約束和自立支援的照護觀念, 讓老人家重拾身為人的尊嚴
約束,是難以面對的沉重,卻普遍存在。
==同仁仁愛之家董事長 林金立==
如果約束還存在
我們的照顧選項中
那我們永遠不會去思考
到底該怎麼去照顧老人
解約束,不是一廂情願的退去束縛,必須在安全的情況下,協助長輩恢復自立生活的能力,也就是日本所稱的自立支援。
==同仁仁愛之家照顧服務員 余彥儒==
開合的那種是
比較在訓練他 走路的穩定性
還有一些 就是可以讓他控制
他尿失禁的部分 比較不會漏尿
因為他會使用到他平常
每台都會使用到他平常
比較不會活動到的肌肉
自立支援不只是在特定的課程項目來實施,更重要的是落實在日常,每天重複好幾次的起床、站立、移位,是生活,也是自立支援。
==同仁仁愛之家照顧服務員 余彥儒==
他可能一天轉個數十次
等於說每次都是一次訓練
復健這個過程
已經變成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這位長輩在進行半年後,就恢復站立的能力,下一個階段目標是能夠自行走路。
==同仁仁愛之家護理照顧組副組長 廖方啟==
之前的話 就是眼神會沒辦法集中
問他問題幾乎都沒辦法回答
他就是不理你
你從第一個長輩 獲得成就感之後
你就會覺得 喔 這是可行的
慢慢就會想試更多的長輩
這家機構一把火燒掉了所有的約束帶,告別舊有的照護模式,更希望零約束、自立支援的觀念,能進入更多的機構。
高齡化的社會步步進逼,照護需求只會越來越大,思維翻轉,才能跟得上高齡化時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