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公告現值

  • 學者控北士科土地文資審議疏漏 北市府:檢視並無違規

    |政治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傳出鎖定北士科T17、T18兩塊地成立台灣總部,不過目前地上權是新光人壽所有。新光人壽今(27)日回函北市府開發進度,蔣萬安表示,市府將積極協調讓輝達落腳。北士科也話題不斷,如今再傳出柯文哲擔任市長時期北士科土地涉及文資審議爭議,違法採取共識決,還有誤拆暫定古蹟汾陽居等狀況,不過文化局澄清,當時並未違法。

  • 雙北房屋稅誤列非自住影響萬人 已繳稅者將退還溢繳款

    |生活

    房屋稅2.0新制開徵,雙北卻發生不少自住房屋被列為「非自住」,導致房屋稅暴漲。台北市發出107萬件稅單,有5萬件因為房屋稅2.0新制系統設定問題,導致自住房屋所屬地上停車空間,被改以非自住稅率計算。新北市則因新舊制系統轉換,沒勾稽完整,約1000件得重寄。目前雙北都將盡速重印稅單,民眾若已繳納,稅捐處會主動退還溢繳稅款。

  • CPI漲幅超過稅法限制 退職所得免稅額度將調高

    |產經

    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計漲幅達調整門檻,現在除了綜所稅免稅額、扣除額及課稅級距外,明(2024)年退職所得免稅額也可調高,初估免稅額將從原本的18.8萬元,調高至19.8萬元,遺產稅的扣除額也有望調整,預計將於2025年申報適用。

  • imB詐騙/主嫌曾國緯等30逾人起訴 盛竹如不起訴

    |社會

    台北地檢署今(29)日宣布「不動產借貸媒合平台im.B」詐欺案偵結,起訴負責人曾國緯、共犯共30人,與法人金隆科技公司。遭指控為imB平台代言的主持人盛竹如,則因難以認定有詐欺罪嫌,因此採不起訴處分。

  • 全國建物贈與移轉1.5萬多棟 南部吹起贈房風

    |產經

    房價飆漲可以說是全台有感,內政部統計今年第1季,全台的建物贈與移轉有1萬5千多棟,創7年以來同期新高,以6都來看台南增加幅度最多,其次是高雄,顯示南部吹起贈房風。有房仲研判是跟房價以及家長幫小孩買房等情況相關,而根據巢運民調顯示,高房價也讓18歲到45歲族群對買房悲觀,未來5年只有不到3成有購屋計畫。

  • 高雄鳳山員警飲酒拒測 遭罰18萬並查扣車輛

    |社會

    酒駕害人害己,高雄有員警酒駕被抓,被開罰扣車,還要面臨記過的處分;彰化則有酒駕慣犯積欠60萬罰款,卻坐擁精華土地當包租公,彰化行政執行分署強制查封土地時,才發覺事態嚴重。

  • 美齡樓遭認定不當黨產30日內須轉國有 婦聯會:黨產會政治追殺

    |

    黨產會在今天說明,認定婦聯會和社福基金會所在的美齡樓,是不當取得之財產,因此必須在30天之內移轉為國有。婦聯會認為,黨產會違背法律程序,將提起行政訴訟。 位在林森南路上圓弧屋頂的美齡樓,是婦聯會及社福基金會的的辦公室。黨產會11日會議認定,美齡樓是婦聯會不當取得財產,建築物所在土地公告現值為6.8億元,必須在30天內將土地建物移轉為國有。 黨產會主委林峯正說:「這個房地就是勞軍捐的現存財產,因此我

  • 黨產會決議 救總須歸還近9億元不當取得財產

    |

    黨產會在先前認定了中華救助總會,是國民黨附隨組織,並凍結名下財產。現在更決議,救總名下不動產,還有民國59年向大眾募集的「一人一元捐獻救大陸災胞」是不當取得,金額將近9億,必須在30天之內歸還國有。救總發表聲明表示,黨產會一意孤行,喪失公正立場,將會尋求司法救濟。 黨產會先前認定中華救助總會為國民黨的附隨組織,並且凍結現有財產13億元。經過半年的調查,黨產會認定救總名下財產屬於國民黨不當取得的財產

  • 去年全台48萬人囤房 較前年成長2.5萬人

    |社福人權

    財政部首度公布實際「囤房」情形,根據房屋稅籍資料,在排除自住、地下室、騎樓、公益出租人等情況後,全台實際擁有非自住住家房屋者,去年共48萬人,較前年成長2.5萬人。   大大小小的新建案廣告就刊登在十字路口的外牆上,有的主打學區、公園綠地,還有送高級裝潢要來吸引購屋族。房市回春,房屋市調機構統計顯示,去年北台灣新成屋、預售屋平均銷售率約為58.36%,創7年新高。 住展研發長何世昌說:「央行大降

  • 行政院宣布廢除85年歷史印花稅

    |兩岸

    行政院會拍板通過廢除印花稅,預計最快明年取消,然而印花稅屬於地方稅,若取消,地方稅收每年恐短少約120億,國民黨因此痛批,此舉是政策買票。但財政部也說明,地方稅收短缺的部份,第一年會先編列預算補足,未來再納入財政收支劃分法、分配地方稅源。而在六都當中,衝擊最大的是台北市,每年稅收將減少6%,市長柯文哲說,如果基於簡政輕稅,來廢除印花稅,那他是同意的,但前提是中央必須說明,台北市一年少掉49億稅收,

相關標籤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