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會拍板,通過廢除《印花稅法》,印花稅即將走入歷史。施行85年的元老級印花稅,屬於地方重要財源,尤其北市府,約占北市總稅收6%,一年超過40億,引發「中央請客,地方買單」的說法。
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中央政府基於這個簡政的理由,要廢除印花稅我們是同意,但是要先告訴我們說,那我們台北市,如果一年少掉49億元,這要怎麼處理。」他也重申,自己同意廢除印花稅,但中央政府應說清楚,短缺財源如何補足。行政院長蘇貞昌回應,地方短缺的稅收,中央將全額補助。
行政院長蘇貞昌回應,「要和地方政府溝通,但地方政府放心,因為停止收印花稅所減少的稅收,中央一定會給地方縣市政府補足。」財政部長蘇建榮也說明,「110年以後,就是由我們財政部賦稅署,編列預算補足,那麼如果更長遠的規劃來看,未來會納入財政收支劃分法。」
印花稅占全國總稅收比率不到1%,地方政府反彈,但多數民眾無感。印花稅課徵常見於日常生活中,包括醫院看診,自費金額,只要超過250元,就要繳印花稅,稅率是千分之四。舉例來說,如果植牙10萬元,就要繳400元印花稅。還有統一發票中獎,只要超過250元,也要繳千分之四印花稅,另外,像是房屋產權移轉登記,印花稅由買方支付,稅額是公告現值千分之。以一棟兩億元的豪宅為例,印花稅要6萬多。還包括電梯保養、裝修、建商簽訂工程契約,都屬於「承攬契據」,印花稅都要徵收千分之一。
台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主任楊葉承指出,「印花稅是流通稅,不要太複雜太繁瑣,只要流通障礙降低了,其實未來的稅源搞不好會增加。」
學者表示,印花稅多數依「憑證」課稅,但契據種類繁多,常會造成納稅義務人困擾。再加上逃漏心態與稽查困難。但印花稅法廢止案,還須經立法院審議,行政院強調是本會期最優先法案,如果通過廢除,預計最快明年取消印花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