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
混用紙菸與電子煙 醫:肺癌風險達4倍
|生活越來越多癮君子嘗試電子煙,甚至想要以菸制菸,減少抽傳統紙菸。但醫師提醒,雙重使用紙菸和電子煙,可能導致罹患肺癌的風險達到4倍,另外,二手菸除了影響到家人,也可能讓毛小孩罹癌風險飆2到4倍。
-
肺癌公費篩檢3年驗出2500例 80%為早期發現存活率可達9成
|生活衛生福利部自2022年7月起提供肺癌高風險族群公費篩檢,3年累積共篩檢21.7萬人,並發現2506名肺癌確診者,其中約有8成為第0期或第1期即發現的早期患者。衛福部指出,肺癌若能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可超過9成,提醒民眾若有持續咳嗽、咳痰帶有血絲等警訊應儘速就醫。
-
核電歸零首日燃煤、燃氣佔7成 民團憂空污及缺電惡化
|生活台電核三廠2號機昨(17)晚停機除役,代表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不過有民間團體指出,昨晚燃煤與燃氣機組幾乎是火力全開,空氣污染恐怕更嚴重,也擔憂有缺電問題。對此台電強調,核電除役後絕對不會增加空污;至於供電部分,未來會有大潭電廠、以及興達電廠陸續上線,沒有缺電問題。
-
健保擴大給付3癌免疫療法 6月上路估3400名癌友受惠
|社福人權為了提高癌症病人存活率及降低死亡率,健保署宣布再擴大免疫療法給付,可用於「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及「早期三陰性乳癌」等,預估約有3400名癌友受惠,將以癌症暫時性專款支付,每年藥費約33億元,癌友一年藥費最多可節省247萬,預計今(2025)年6月上路。
-
國衛院肺腺癌研究新發現 關鍵蛋白DUSP22阻腫瘤發展
|生活肺癌是國人十大癌症排名的首位,最常見的亞型是肺腺癌與多種基因異常有密切關係,過去臨床治療未得預期效果。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的肺腺癌類型有一種DUSP22的蛋白,如果它大量表現,癌細胞生長會顯著受到抑制,進一步阻止腫瘤發展,為未來精準標靶治療提供嶄新方向。
-
台大醫研究「小細胞肺癌」 證實自主發電促進腫瘤轉移
|社福人權「小細胞肺癌」號稱癌王,台大醫院外科部陳晉興教授團隊參與跨國研究計畫,首次證實小細胞肺癌自主產生的電活性直接促進腫瘤的轉移惡化,對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提供新方向,榮登《自然》(Nature)期刊。
-
未吸菸罹肺癌躍居全球第5大癌症死因 世衛研究推測與空污加劇有關
|文教科技根據世衛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數據,從未吸菸卻罹患肺癌者已成為全球第5大癌症死因。一項最新研究分析,2022年全球新增248萬例肺癌,其中約20萬例與空氣污染相關,且病例數主要集中於東亞,尤其是中國。此外,肺癌患者的性別差距也被發現正在縮小,研究推測與吸菸率下降、空氣污染增加有關。
-
國內肺癌專家將籌組策略聯盟 盼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三分之一
|生活肺癌是國人癌症死因第1位,也是發生人數最多、死亡率最高的「癌王」。國內肺癌專家也是中研院院士楊泮池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將與國內10位肺癌防治專家籌組策略聯盟,透過強化篩檢、導入AI精準診斷與早期治療等3大方向,希望2030年達到癌症死亡率降三分之一的目標。
-
衛福部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 肺癌連續兩年位居第1
|生活癌症時鐘再快轉,每4分2秒就有1人罹患癌症。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111年癌症登記報告」,肺癌蟬聯第1、大腸癌位居第2、乳癌位列第3。全癌症發生人數上升,國健署初步分析,當時適逢疫情期間,有民眾可能因此延遲篩檢出罹癌。
-
國人最新癌症統計報告出爐 平均每4分2秒一人罹癌、肺癌連兩年居首
|生活衛福部今(19)日公布最新癌症統計報告,2022年全國新罹癌人數為13萬293人,較前一年增加8531人,等於平均每4分2秒有一人罹癌。而在十大癌症排名中,前3名皆與前一年相同,其中肺癌為連續2年登上排行榜首位,2、3名則分別為大腸癌及乳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