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
-
民團指中學性教育教學指引有缺失 憂危青少年性健康
|生活教育部今(2025)年6月公布「中學全面性教育教學指引手冊」,但在台灣性教育學會和國教盟檢視後,認為手冊使用有性暗示的教學素材等重大瑕疵,可能危害青少年性健康,呼籲教育部立即中止錯誤的教學指引。
-
阿富汗女性教育受塔利班箝制 免費網路程式課助開創未來
|全球塔利班回歸阿富汗4年,女性空間越來越狹隘,求學只能念到小學畢業,無法出門工作,也不能上美容院,全方位退出公共生活,不過她們仍在夾縫中努力求生存。有人透過網路遠距學習電腦程式,希望有機會發揮才能。而在阿富汗拚觀光的努力下,也有人成為接待女性旅行團的導遊,打開接觸世界的另一扇窗。
-
誤以為懷孕有月經或夢遺定期發生 近6成國小高年級生性知識不及格
|文教科技台灣性平教育協會與兒盟今(8)日公布「全面性教育現況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全台近6成學童性知識不及格,例如誤以為「懷孕會有月經」或「夢遺會定期發生」等。此外,有近半數學童稱學校教的內容已忘光,主要靠Google學習性知識。調查同時指出,家長對「性」的態度與溝通方式,也會影響孩子的性觀念。
-
調查指6成學童性別觀念不及格 NGO籲教材結合生活情境
|生活一次次的家暴事件,凸顯性別教育的重要性。有調查顯示,台灣孩子性別觀念平均只有53.1分,將近6成不及格,有近半數孩子是靠著Google自學性知識,民團就呼籲,教育主管機關要把教材內容結合生活情境,才能讓孩子學會分辨和求助。
-
2024台灣十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 半數攸關親密關係暴力
|社福人權台灣性教育學會和國教盟等團體公布2024台灣十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事件,其中有半數都攸關親密關係暴力以及性犯罪。民團呼籲,政府要瞭解性教育的本土需求,安排適齡化的性教育,才不會引起家長的強烈反彈,讓政策開倒車。
-
調查:新冠疫情時期 近3成大學生降低性行為
|文教科技新冠疫情如何影響大學生的性慾望與性行為,台灣性教育學會在今(29)日辦理的論壇、發表論文指出,2成6的大學生性欲提升,近3成降低性行為,接觸色情媒體越多,性慾望跟性行為提升也越多。
-
教團「性教育適齡調查」 家長認自我保護應從小學教起
|文教科技台灣性教育學會和國教行動聯盟,針對家長進行「學校性教育內容適齡的意見調查」。家長認為,身體界線、自我保護等主題,應較聯合國「全面性教育」的建議年齡來得早,小學就開始;至於性吸引力、性愉悅感受,較聯合國建議的年齡延後,國中再教。
-
馬國關懷機構設「保嬰艙」 其他家庭撫養解決棄嬰問題
|全球在馬來西亞根據政府單位統計,從2015年到2020年中有652件記錄在案的棄嬰,其中有超過一半的嬰兒在尋獲時已死亡。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馬來西亞孤兒關懷基金會設置保嬰艙,讓無法扶養嬰兒的父母將孩子放置其中,由其他家庭撫養,給這些嬰兒一個生存的機會。
-
十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 未婚族婚育困境排第1
|文教科技台灣性教育學會、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連續4年辦理「台灣十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選拔」,2023十大新聞事件出爐,MeToo相關新聞占了一半,而56%的未婚族想婚想生卻找不到對象、經濟條件不足,是十大新聞之首。
-
現行性教育仍著重生理 民團籲實施「全面性教育」
|文教科技聯合國2018年起提倡全面性教育,逐漸被國際社會接受。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今(27)日舉行亞洲全面性教育國際論壇,並在會中指出有近96%的老師認為,有必要實施全面性教育,不過目前的情況是缺教材、缺資源,也很擔心實施時面臨的外部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