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指中學性教育教學指引有缺失 憂危青少年性健康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教育部今(2025)年6月公布「中學全面性教育教學指引手冊」,但在台灣性教育學會和國教盟檢視後,認為手冊使用有性暗示的教學素材等重大瑕疵,可能危害青少年性健康,呼籲教育部立即中止錯誤的教學指引。
開學在即,全國高國中已收到10大單元、200多頁的「中學全面性教育教學指引手冊」,台灣性教育學會與國教盟檢視後指出,12名作者沒有一位有健教專長、指引的年級安排混亂、沒加深加廣概念、推薦具有性暗示或缺乏公信力的網路媒材、語言設計充滿性暗示的雙關語跟戲謔口吻。
台灣性教育學會監事、同時也是輔大公衛系副教授的鄭其嘉提及,「『此處雖是比大營,各位非是必勝客』、『那滴不進是你軟,滴在外是你短』等等這樣戲謔的詞句,並且他花了很多的時間在計算包皮的長度,這些其實是沒有教育價值的。」
性教育學會認為指引手冊有10大缺失,獨尊性平教育,忽略性健康促進,以因應非預期懷孕為例,只教知識,風險覺察、拒絕技巧、延後發生性行為被邊緣化,名為教學指引,完全沒辦法指引,更和現行課綱脫鈎。
台灣性教育學會名譽理事長晏涵文批評,「學習目標他是抄聯合國的,亂抄。抄完之後跟他的教學活動一點關係都沒有,完全沒有辦法對應。而且他的10個單元通通沒有提到評量,任何評量都沒有,所以根本不知道他教了要幹嘛。」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認為,「200多頁錯誤百出,金門爭議考卷事件如果是學校的錯誤,那這個指引是全國的災難。」
兩會認為,指引一旦入校恐危害青少年性健康,強烈建議教育部中止推廣本手冊。
教育部回應澄清,教學指引依據UNESCO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利用學生日常可接觸的網路資訊,協助澄清性與性別迷思,培養辨識與應對能力,老師可依學習者狀況選擇適當教材,達到正確引導之目的,強調未來將持續廣納各界建議,依實務經驗與在地需求滾動修正。
蔡思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