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礦
-
UN海洋大會閉幕 《全球海洋公約》差10國批准生效
|環境第3屆聯合國海洋大會昨(13)日在法國尼斯落幕,需要60國批准生效的《全球海洋公約》,已有50國完成批准,15國承諾批准,期間也有超過90個會員國簽署「尼斯覺醒行動」宣言,支持解決塑膠污染問題。國內環團則呼籲政府擬訂配套政策。
-
祕魯擬減半「納斯卡線」保護區 挨批放行非法採礦破壞古蹟
|全球祕魯政府近日決定,將把2000多年歷史的世界遺產「納斯卡線」考古保護區面積縮減近一半。考古學家及環保人士批評此舉是為非法採礦開門,並稱沒有足夠證據顯示被剔除的區域不具考古價值。
-
島在現場》宜大石礦復採 部落諮商投票未過半流會|【我們的島】2025.04.19
|地方想收到最新推播,加入我們的島line社群 宜蘭大理石股份有限公司(宜大石礦)計畫在宜蘭南澳蘭崁山礦區開採大理石,開發範圍43.5公頃,年採量60萬公噸。
-
庫克群島總理與中國簽戰略協議 遭提不信任投票、群眾抗議
|全球南太平洋國家庫克群島18日公佈與中國簽訂戰略夥伴協議細節,包括加強雙方海底採礦合作,這份協議引發與庫克群島有憲法關係的紐西蘭關切。庫克群島總理布朗已面臨在野黨發動不信任投票,不過他仍強調庫克群島不應該依賴紐西蘭施捨。
-
南非封礦坑打擊非法採礦 500人拒捕部分飢餓脫水亡
|全球南非政府為了打擊非法採礦,去(2024)年11月開始派遣警力封鎖西北省一處廢棄金礦,還切斷藏匿地底的非法礦工飲食,希望迫使他們離開礦坑;結果其中有500多人因為害怕遭到逮捕,持續滯留礦坑,當局週一開始展開救援行動,已救出246名倖存者,不過也尋獲78具礦工遺體。
-
南非警封坑、斷糧打擊非法採礦 已釀109名工人死亡
|全球南非警方原本打算強力打擊非法採礦的礦工,封鎖一處廢棄金礦,切斷他們的的食物和飲水,沒想到還是有500多人堅持不離開,甚至傳出已經有不少人餓死。在法院下令之後,當局已經展開救援行動。
-
太平洋島國擬發展深海採礦引爭議 可能兼顧經濟與生態嗎?
|全球南太平洋的庫克群島將推動深海採礦,雖然目前仍處於研究評估階段,卻已引起當地正反兩派居民衝突。庫克群島境內領海下估計蘊藏約70億噸深海礦物,若開採可大幅振興當地經濟,但採礦對於深海的生態影響仍未知,使當地陷入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困境。為什麼太平洋島國開始尋求深海採礦可能性?對生態又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
蘭崁山礦區業者擬擴大開採範圍 村民憂衝擊北溪生態反對開發
|環境宜蘭大理石公司研擬擴大南澳蘭崁山礦區範圍,開採工業用大理石礦,近期進入環評階段,今(15)日到碧候村召開公開說明會,有村民認為過去的礦業開發衝擊南澳北溪水質和生態,反對業者重啟開發;業者則表示,礦區距離南澳北溪有距離,對溪水水質影響有限。
-
金價漲迦納非法採礦越趨興盛 工人裝備簡陋人身安全堪慮
|全球今(2024)年國際金價漲幅將近三成,也讓非洲最大的黃金生產國迦納,有越來越多人鋌而走險,投入非法採礦行列。不過這些非法礦場設備簡陋、防護不足,對採礦工人和環境都帶來巨大威脅,如何整頓這些非法礦場,成了今年12月大選選民最關切的焦點之一。
-
科學家發現4千公尺深海「暗氧」 無須植物光合作用也能生成氧氣
|全球科學家原本認為,自然界中只有植物光合作用可以產生氧氣,不過最新研究發現,深海中的金屬礦物「錳結核」,也可以透過類似電池的電解作用產生氧氣,由於過程不需要光線,因此研究團隊將透過此方式產生的氧氣命名為「暗氧」。這項發現除了可能改變人類對生命起源的認知外,也加深學者對於正在興起的深海採礦破壞地球環境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