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魯擬減半「納斯卡線」保護區 挨批放行非法採礦破壞古蹟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祕魯政府近日決定,將把2000多年歷史的世界遺產「納斯卡線」考古保護區面積縮減近一半。考古學家及環保人士批評此舉是為非法採礦開門,並稱沒有足夠證據顯示被剔除的區域不具考古價值。
《衛報》報導,祕魯文化部5月30日決定,將著名世界遺產「納斯卡線」周圍的考古園區保護範圍,從5600平方公里縮減至約3200平方公里,面積將近砍半,引發考古學家及環保人士不滿。
抗議者批評,由於適逢金價高漲之際,此舉將導致納斯卡考古保護區面臨非法採礦者入侵。曾投入納斯卡線研究的祕魯前文化部長、考古學家卡斯蒂略(Luis Jaime Castillo)就表示,這處保護區已經充斥著非法採礦和礦物加工廠。
亞馬遜保育組織技術總監諾瓦(Sidney Novoa)指出,目前被排除在此考古保護區外的2000平方公里區域,與大約300筆礦業特許區重疊。
環境律師伊彭薩(César Ipenza)則認為,沒有足夠的研究顯示,被剔除的區域不具文化或考古價值。
祕魯文化部回應,這項決議是經過20年調查和協商的結果,不會影響世界遺產所在地或其緩衝區,而且是為了更準確反映該地區的地面雕刻與地形特徵之間的關係,確保古蹟保存。
「納斯卡線」位於祕魯南部,是納斯卡文明在地面上留下的巨型線條雕刻圖案,目前已發現數百幅作品,包含人頭、蜂鳥、鯨魚等圖案,最早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但其起源與用途仍是個謎。其在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是秘魯第2大旅遊景點,僅次於馬丘比丘。
王介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