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檢
-
中菲屈公病疫情嚴峻 台灣加強港埠篩檢
|生活中國廣東省今年累積屈公病,確診近7千例,另外菲律賓、印尼等國家也是屈公病流行地區,為防範境外移入屈公病,疾管署表示,已在國際港埠加強發燒篩檢,明(5)日也將宣布是否將廣東旅遊疫情建議從現行一級注意提升到二級警示。
-
肺癌公費篩檢3年驗出2500例 80%為早期發現存活率可達9成
|生活衛生福利部自2022年7月起提供肺癌高風險族群公費篩檢,3年累積共篩檢21.7萬人,並發現2506名肺癌確診者,其中約有8成為第0期或第1期即發現的早期患者。衛福部指出,肺癌若能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可超過9成,提醒民眾若有持續咳嗽、咳痰帶有血絲等警訊應儘速就醫。
-
研究:狗可聞出帕金森氏症患者 有望用於開發低成本篩檢方式
|文教科技近期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狗狗透過訓練後,可以用嗅覺偵測出人類是否患有帕金森氏症。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有助於未來開發出快速、低成本的檢測方式,讓患者能及早診斷出是否罹病。
-
年輕族群梅毒病例連4年增 疾管署推匿名諮詢與篩檢服務
|生活國內3大性傳染病中,愛滋病與淋病疫情近年呈現明顯下降趨勢,但梅毒卻未見改善。疾管署統計發現,尤其是13到24歲的年輕族群梅毒通報數已連續4年攀升。為了提升國人性傳染病防治觀念,疾管署從今(2025)年7月起,啟動性傳染病匿名諮詢服務,全國共有13家一站式匿名篩檢醫院,並針對24歲以下年輕族群提供免費梅毒快速篩檢服務。
-
癌藥基金上路半年納4款新藥 健保署爭取明年預算擴至百億
|社福人權癌症連續蟬聯國人10大死因首位,2025年開始推行的「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希望加速癌症病人用藥時程、改善健保新藥納入延遲問題。今(27)日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執行約半年期間已經納入4款新藥,以「全適應症給付」納入給付,預計在2026年預算突破百億,希望讓癌友盡早用藥。
-
台灣生技廠AI篩檢癌細胞 入圍VivaTech年度創新獎前5強
|文教科技歐洲最大新創科技展會VivaTech,台灣生技廠商以AI篩檢癌症細胞,獲得年度創新獎前5強。還有許多新創應用已經落地,幫助法國零售業解決經營問題。台灣廠商前進歐洲,還端出哪些創意方案?來看公視國際記者陳文政與陳希倫在法國巴黎的採訪報導。
-
鼓勵偏鄉民眾癌篩異常就診 雲林補助交通費每人最高1千元
|地方為了提高癌症篩檢異常民眾進一步到醫院診斷,雲林縣政府今(2025)年編列200萬交通費補助,只要是設籍在雲林縣民眾有符合條件,即日起至12月底都可申請,最高每人可補助1000元,希望提高縣內偏鄉地區交通不便民眾癌篩陽追率,即早治療提高存活率。
-
美國FDA核准首款家用子宮頸抹片採檢工具 有望提高篩檢率
|文教科技子宮頸癌是全球女性第4大癌症,雖然可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部分女性因忙碌、害怕內診等因素未曾或未定期做檢查。美國FDA近期批准首款家用子宮頸抹片自我採檢工具「Teal Wand」,讓民眾可居家採檢,有望提高篩檢率。
-
英國新創檢驗microRNA 可套入AI模型測出12種癌症
|全球大腸癌在許多國家的死亡原因中名列前茅,一旦出現明顯症狀,往往已經相當後期。英國一家新創企業目前研發中的技術,以測量血液中小分子核醣核酸的數量與特徵,使得這些常見癌症能更早期被篩檢出來,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癌症新藥基金上路首年 賴清德承諾:預算維持一定水位
|社福人權「2025健康台灣全國論壇」下午在台北榮總登場,總統賴清德親自出席,並在致詞時強調,今年是癌症新藥基金上路第一年,預算編列50億元,未來會維持在一定水位,強化癌症防治計畫。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志鴻也提出促進健康台灣的5大支柱,包括強化醫療韌性、落實888三高防治計畫等,確保全民健保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