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
-
台灣「唸歌」登檳城偶戲節 與破浪布袋戲跨國演出新風貌
|文教科技曾經在台灣街頭巷尾隨處可聽的唸歌,如今傳承者不到10人。這項逐漸式微的藝術,不只承載庶民生活記憶,如今更跨海到馬來西亞引起熱烈迴響。唸歌國寶楊秀卿曾在檳城藝術節演出,埋下跨國合作的種子,多年後台灣微笑唸歌團與破浪布袋戲,在檳城偶戲節再續前緣。
-
橫濱花火節施放意外 煙火裝置失控船隻冒火致1輕傷
|全球日本各地的花火節是大家到日本旅遊時喜愛安排參加的活動,不料昨(4)日晚上在橫濱舉辦的煙火大會卻疑似因為施放裝置失控橫向發射,造成2艘工作船隻起火,5名船員緊急跳水逃生,現場幾萬名觀眾看傻了眼,活動也被迫提前結束。
-
傳藝中心推廣兒童戲曲 起鼓巡演行入校園
|傳統藝術中心這幾年真拍拚咧推廣兒童戲曲,今仔日(7/15)啟動「請囡仔來看戲」2025兒童戲曲巡演,欲行入校園,嘛欲踏出戶外。今年拍算欲佇173間國校仔演出,有17个劇團參與,予學生囡仔欣賞傳統戲曲。另外,嘛欲佇7个縣市推出「兒童歌仔戲」,希望透過這寡方式培養囡仔觀眾,嘛鼓勵劇團、劇本創作者,未來會當搬愈濟戲、做予囡仔看。(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台語文)
-
泰國推文化軟實力戰略 GL百合劇迅速崛起
|全球近年來泰國「百合劇」、又稱GL(Girls' Love)劇迅速崛起,成為亞洲娛樂產業的新焦點,也在台灣年輕觀眾間引發熱烈回響,不少女粉絲將追劇視為療癒日常的出口,並在過程中重新思考自我認同與人生方向。2024年,泰國通過同性婚姻法案,並加碼推動文化「軟實力」戰略,讓GL題材順利進入主流市場,打造出完整的影視產業鏈與文化輸出機制。
-
南投營北國中舞龍隊赴荷蘭 受邀國際民俗藝術節遊行表演
|文教科技擁有58年歷史的荷蘭國際民俗藝術節,今(2025)年首度邀請來自台灣的舞龍舞獅團隊。南投營北國中的舞龍隊遠征荷蘭,透過舞龍舞獅,跟當地民眾、還有來自全球十多個國家的民俗表演團體互動。
-
政治黑手伸入媒體?南韓新聞自由現況為何?【獨立特派員】
|政治隨著2025年南韓總統尹錫悅遭國會彈劾並下台,媒體與政治的關係再度引發熱議。MBC與KBS,這兩家具有代表性的公共電視台,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一家因堅守調查報導精神逆勢崛起,另一家則在政治干預下失去光環,體制弊病亦浮上檯面。這場政治與媒體間的角力,不僅是南韓現代史的重要篇章,也將決定未來公共媒體的發展方向。
-
美用影音、社群看新聞觀眾 首超越傳統電視及網站
|全球一項全球調查顯示,已經有部分用戶開始使用AI聊天機器人,來詢問並獲得個人化的訊息,跳脫傳統點閱、被動接收的模式。此外,高流量網紅的影音政論頻道影響力也在持續上升,特別是在美國,從川普去(2024)年的勝選,以及回鍋白宮之後的媒體關係,這個現象都更加明顯。
-
-
《滾石》打造搖滾樂時光機 沉浸式體驗60年音樂史
|全球沉浸式影音展覽現在很流行,除了有世界名畫透過這種方式展出之外,知名《滾石》(Rolling Stone)音樂雜誌近來也在美國紐約推出,以「搖滾音樂歷程」為主題的沉浸式展出。主辦單位以1千張精典照片和200段影片,搭配各年齡層耳熟能詳的搖滾歌曲,進行主題式編排,讓搖滾樂迷在視覺與聽覺的包圍之下,徜徉在搖滾樂的世界中。
-
《我們與惡的距離2》6/7首播 聚焦人性、社會安全等議題【涉己新聞】
|文教科技2019年台灣社會寫實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開啟了觀眾、社會間的深度對話,事隔6年,第2季將在6月7日全球首播,貫穿核心精神「接住」,由一場隨機縱火以及殺警的重大事故,揭開劇中6個家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