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浮微粒
-
台東防風砂水田遭沖毀 環保局估需15工作日修復
|地方每年10月開始,東北季風報到,台東地區飽受風飛砂揚塵危害,台東縣政府和第八河川局合作,在主要揚塵的卑南溪河床採用構築水覆蓋水田,防制風砂揚塵,減少對人體危害。不過今(2025)年多次颱風,溪床水田被大水沖毀,一直在搶修,尤其在樺加沙颱風過後,搶修恐怕來不及,環保局表示,正在加快目前搶修進度約4成,提醒呼吸道敏感族群出門要戴口罩。
-
花蓮吉安垃圾場火警引不滿 民眾抗議環保局無作為
|環境花蓮吉安鄉垃圾場11日發生火警,大火燒了一天一夜產生劇烈濃煙跟惡臭,引起在地居民不滿,今(15)日上午包車前往縣議會陳情,抗議縣環保局毫無作為,要求凍結環保局預算。
-
吉安垃圾場火警延燒12小時 花蓮北區空污指數超標
|地方花蓮吉安鄉垃圾場11日中午發生火警,火勢延燒到今 (12)日早上才獲得控制,但將近12個小時的濃煙,造成大花蓮北區空氣污染指數超標,而這已是半個月內花蓮第2次垃圾場火警。
-
高雄鋰電池廠起火爆炸 3消防員、12員工受傷送醫
|社會今日清晨高雄小港臨海工業區內的「三元能源鋰電池廠」爆炸起火,消防局派出46車、91人前往救援,目前有3名消防員灼傷、12名員工擦傷,共有15人送醫。
-
PM0.1增心肺疾病風險 明年起在台中及高雄試監測
|生活超細懸浮微粒PM0.1,由於粒徑極小,能穿透肺泡、進入血液,進而影響心肺健康。環境部已將PM0.1的相關議題列入未來10年空品政策重點,明(2026)年起將在台中市和高雄市進行試驗性監測,朝野立委都關切相關的監測點是否足夠。
-
中央大學設台灣極地研究中心 赴北極帶回第一手氣候變遷資料
|文教科技台灣的極地研究又跨出一大步,由中央大學成立的台灣極地研究中心,去(2024)年夏天前往北極,進行海中懸浮微粒等研究,再將第一手資料帶回台灣分析,掌握環境和氣候變遷的重要資料;近期還成功申請加入北極大學聯盟與國際極地研究社群,建立合作關係,也做好科研外交。
-
加拿大野火逾200火場仍在燃燒 2.6萬人被迫撤離
|全球加拿大野火持續蔓延,截至目前仍有超過200火場正在燃燒,其中106處尚未控制住,超過2.6萬人被迫撤離。而北美多個地區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甚至飄越過大西洋影響到歐洲部分地區;另外非洲撒哈拉沙漠沙塵暴正橫掃加勒比海地區,造成嚴重霧霾。
-
泰國空污嚴重逾300校停課 當局撒冰水除霾專家存疑
|全球泰國出現嚴重霧霾,曼谷的PM2.5濃度大幅超標,目前已經有300多所學校被迫停課。當局出動飛機到高空撒下冰水,希望讓懸浮粒子向上流動。不過專家坦承,並沒有科學根據證明,這種做法可以改善空氣品質。
-
茶葉 水源 焚化廠|垃圾問題的最佳解方?【我們的島】
|環境南投縣內沒有自建焚化爐,垃圾長期外運到其他縣市焚化,目前仍堆置約26萬噸垃圾尚未處理。為了解決垃圾問題,南投縣政府初步選定在名間鄉新民村興建焚化廠,當地居民擔憂會影響茶業與農田,組成自救會強烈表達反對。
-
彰化保安林生態護坡見效 3年監測PM2.5濃度減26%
|地方保安林是為了特定公益功能設置的保護林,有鞏固土石、涵養水源的作用。位於彰化田中的內灣坑1704號區保安林,林業署在治理野溪工程時,採用現場崩塌的石頭以及台灣柳杉等木材來穩定護坡。後來經過中興大學團隊監測3年發現,邊坡穩固植被增加後,區域PM2.5濃度大幅下降26%有效攔截、過濾空污。林業署表示,這樣的治理經驗未來會推廣到其他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