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

  • 中國廣州加1935例創新懸 民眾趕封城管控前逃離

    |

    中國疫情又閣夯懸,初6本土病例增加超過5千例,其中,廣州市就增加1935外例,海珠區猶原是重災區,就有民眾透暝走離開海珠, 是佇當地政府宣佈集體隔離進前離開。親像地鐵、公車,今仔日也宣佈部份車站無營運,引起民眾反彈。

  • 中國「神舟13號」返抵內蒙 3太空人身體狀態良好

    |兩岸

    中國太空船神舟13號送3名太空人到太空站,執行完半年任務後,今天成功返抵地球。太空船安全在中國東風著陸場降落,3名太空人的身體狀態良好。這也是中國太空船在太空站中,執行最久的一次任務,也完成了不少科學講座跟實驗任務。

  • 中國內蒙古超級暴雪 造成陸空交通暫時停擺

    |全球

    氣候暖化加劇了各地氣候的極端變化,中國受到寒流影響,內蒙古及東北的黑龍江、吉林等省分,目前都下起了暴雪。這次內蒙古雪災是有氣象紀錄以來最嚴重的,不只連續大雪超過50小時,積雪厚度平均超過40公分,所有陸空交通都暫時停擺。

  • 中國內蒙再現沙塵暴 環保署評估台灣不受影響

    |

    中國內蒙古25日開始出現沙塵暴,滾滾黃沙鋪天蓋地推進,感覺就快要把城市吞沒。中國中央氣象台昨天晚間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並提醒北京、天津還有河北等地,今天開始也會出現揚沙或浮塵的現象,但環保署評估台灣沒有受到影響。 滾滾黃沙,就像一座近百公尺高的大牆,步步進逼中國內蒙古的城市,房子都快被吞噬。抬頭一看,太陽和天空也都已經被揚沙浮塵掩蓋,中國中央氣象台26日晚間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提醒當地民眾要緊閉門

  • 回鶻式蒙古文 2025年全面恢復使用

    |

    內、外蒙古雖然擁有同樣的語言,但因為政治因素,兩邊使用的書寫文字,截然不同。蒙古政府決定從2025年開始全面恢復由成吉思汗下令創制的「回鶻(音同胡)」式蒙古文。 台上老師透過板書,介紹直式書寫和特殊的收筆型,台下學生舉筆練習。傳統蒙古文,又被稱為回鶻式蒙古文,有八百多年歷史,由成吉思汗下令創製。而現在國內又颳起一股學古字的風潮。 蒙古國立大學蒙古學系主任Dalai指出:「如果以西里爾蒙古文作為主要

  • 罕見迷途候鳥「漠䳭」現蹤台東 鳥友搶拍

    |

    東北季風過境,也帶來了一些罕見的生物。最近在台東市出海口,有眼尖的鳥友就發現一隻羽毛顏色像是沙漠迷彩的小型鳥,很特殊。經過查證,是一隻分布在西伯利亞、新疆、內蒙古荒漠一帶的「漠䳭」候鳥,但台灣並不是牠渡冬遷徙的路線。台東野鳥學會研判,可能是被氣流帶到台灣的迷路鳥。現在吸引大批鳥友聚集在出海口拍照。   一大早天剛亮,台東市一處出海口聚集了20多位拿著長鏡頭的鳥友,專注的看著對岸,因為這幾天傳出這裡

  • 國中逐禮拜1節本土語言 有教師認為無必要

    |

    中國最近佇內蒙古欲施行雙語政策,目的就是欲強化漢語教育。顛到來看咱臺灣,臺灣最近佇本土語言教育的課綱,也搪著挑戰。頂個月,教育部召開課程審議會,煞有委員認為國中一禮拜上一節本土語言課是無必要的。雖然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一切會依照國家語言發展法來施行,毋過,有母語專長的老師欲安怎培養咧?今仔日暗時9點,台灣新眼界的節目,也有深入的討論。 國中生綴老師學台語,照教育部這陣初步規劃,本土語言課佇國中國校

相關標籤

近期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