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
-
-
苗栗婦騎電動車與重機碰撞 送醫傷重不治
|地方一名80歲吳姓老婦人,昨(13)日騎電動代步車,沿著台1線、苗栗縣後龍路段往南行駛,但在116公里處從外側車道左轉,與直行重機碰撞,婦人送醫傷重不治,詳細事故原因警方正調查釐清。而交通團體表示,電動代步車路權視為行人,有穿越的需求,應從交通工程來改善。
-
公館圓環9/13拆除填平地下道 改為正交路口後有何不同?【圖解】
|生活台灣圓環逐一走入歷史,台北市公館圓環也將於9月13日拆除,改為正交路口,公車專用地下道也將同步填平。雖然民間發起守環行動要求暫緩,但台北市長蔣萬安仍重申,在安全考量下,會如期動工拆除。改為正交路口後的行車方式和現今有何不同?未來可能對當地交通帶來哪些影響?圓環真的不好嗎?
-
板橋試辦「地面警示燈」 盼提升行人安全
|社會德國媒體報導,台灣交通死亡比美國911恐攻喪命人數還多,呼籲考慮前往台灣旅遊的海外旅客三思。但交通部表示,道安死傷數據呈現下降,也是歷年低點,後續也將透過科技和AI協助,讓改善速度加快。
-
桃園人行道普及率遭檢討 養工處:明年底提升至6成
|地方桃園近年新增許多人行道和通學步道,普及率仍未達6成被審計處點名檢討,養護工程處表示,去(2024)年已斥2億元改善35條道路,預計明年底提升至60%。
-
公館圓環9/13拆除引發討論 北市府、民代、居民各方說法一次看
|生活北市交通局27日宣布,將於9月13日凌晨動工拆除公館圓環並改為正交路口,公車專用地下道也將填平,改為平面大客車專用道。包含市議員、當地居民、路權團體等今(28)日聯合舉行記者會,抗議北市府忽視民意;北市府則強調,因評估標線改善方案成效有限,才會維持拆除決定。《公視新聞網》為您整理各方意見。
-
酒駕車主連坐扣牌引議論 交通部擬修法明確化
|社會現行法規酒駕車輛或酒駕後拒測,車牌一律吊扣2年,不過先前卻有車主名下小客車被兒子開出門,遭到攔查為酒駕,並吊扣車牌,被最高法院認定,酒駕駕駛與車主為同1人才適用扣牌規定。對此,交通部表達尊重,但也表態將提修法,未來只要是駕駛人酒駕,不論車輛是誰的一律扣牌。
-
1到5月8縣市行人死亡數增加 交通部祭檢查表等改善措施
|生活交通部今(6)日公布今(2025)年1月到5月的道路安全統計,如果從行人死亡的統計來看,包括新北市、基隆市、南投縣共8個縣市,和去年同期相比在行人死亡數呈現不減反增,交通部也祭出改善措施。
-
Model S自駕車禍釀行人1死1傷 美陪審團判特斯拉須賠台幣逾70億
|全球美國佛羅里達州2019年發生一起特斯拉Model S電動車撞上行人,並導致1死1傷事故。邁阿密法院陪審團本月判定,肇事車輛的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失效,必須負擔本件死亡車禍33%責任,因此裁定特斯拉公司須向受害者支付總額超過2.4億美元的賠償金,約相當於台幣71.8億元。對此特斯拉公司表示,將再提起上訴。
-
高市老翁闖紅燈遭撞亡 駕駛未停讓將吊照送辦
|地方今(22)日凌晨高雄發生一起死亡車禍。年約79歲的林姓老翁走在行穿線準備過馬路時,遭一輛小客車高速撞上,老翁送醫後宣告不治。警方初步調查,老翁當時是闖紅燈走在行穿線上,駕駛則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沒在行穿路口前停讓行人致人死亡,將吊銷駕照,也將依違反《刑法》過失致死罪,移送高雄地檢署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