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
-
北市部分路面現藍紫色瀝青 市府:為行人友善區限速30
|生活台北市的部分巷弄,日前被發現地面多了藍紫色的瀝青壓花,引發討論。交通局解答,是在提醒駕駛人即將進入「行人友善區」,時速不得超過30公里。警方也表示,一旦超速,最重可罰3萬6000元,而相關路段的執法取締,則仰賴員警不定期到場,以及架設移動式的測速照相。
-
從交通設計到用路文化,公館圓環拆除的反思!【獨立特派員】
|生活台北市連七年交通肇事件數第一的公館圓環,於9月29日已改成正交路口。這場耗時20年的爭議卻沒有停止。獨立特派員整理四大爭議:改正交是否能同時兼顧成本效益與降低肇事數、填平公車與行人專用地下道、行車效率變好或變差、在地居民交通動線受限。
-
高雄夜間郵局屢見人行道違停 警:9月取締達192件
|地方高雄郵政總局有提供夜間郵局服務,但有許多人違規把機車停在人行道,昨(30)晚有民眾目擊,違者騎士聽到員警在外取締,湧出郵局移車,還行駛在人行道上與行人錯身而過,相當危險。警方說上(9)月周邊取締交通違規達192件,後續還會加強取締、宣導。
-
花蓮光復鄉交管 僅准行人與救災機具進入
|地方今(28)日上午花蓮光復車站再度湧入大量志工,為了確保救援道路暢通,光復鄉實施交通管制,只准行人以及救災機具進入市區。目前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頂高度已降到82公尺,蓄水量600萬噸。不過周圍崩塌坡面仍不穩定,因此維持紅色警戒。
-
-
苗栗婦騎電動車與重機碰撞 送醫傷重不治
|地方一名80歲吳姓老婦人,昨(13)日騎電動代步車,沿著台1線、苗栗縣後龍路段往南行駛,但在116公里處從外側車道左轉,與直行重機碰撞,婦人送醫傷重不治,詳細事故原因警方正調查釐清。而交通團體表示,電動代步車路權視為行人,有穿越的需求,應從交通工程來改善。
-
公館圓環9/13拆除填平地下道 改為正交路口後有何不同?【圖解】
|生活台灣圓環逐一走入歷史,台北市公館圓環也將於9月13日拆除,改為正交路口,公車專用地下道也將同步填平。雖然民間發起守環行動要求暫緩,但台北市長蔣萬安仍重申,在安全考量下,會如期動工拆除。改為正交路口後的行車方式和現今有何不同?未來可能對當地交通帶來哪些影響?圓環真的不好嗎?
-
板橋試辦「地面警示燈」 盼提升行人安全
|社會德國媒體報導,台灣交通死亡比美國911恐攻喪命人數還多,呼籲考慮前往台灣旅遊的海外旅客三思。但交通部表示,道安死傷數據呈現下降,也是歷年低點,後續也將透過科技和AI協助,讓改善速度加快。
-
桃園人行道普及率遭檢討 養工處:明年底提升至6成
|地方桃園近年新增許多人行道和通學步道,普及率仍未達6成被審計處點名檢討,養護工程處表示,去(2024)年已斥2億元改善35條道路,預計明年底提升至60%。
-
公館圓環9/13拆除引發討論 北市府、民代、居民各方說法一次看
|生活北市交通局27日宣布,將於9月13日凌晨動工拆除公館圓環並改為正交路口,公車專用地下道也將填平,改為平面大客車專用道。包含市議員、當地居民、路權團體等今(28)日聯合舉行記者會,抗議北市府忽視民意;北市府則強調,因評估標線改善方案成效有限,才會維持拆除決定。《公視新聞網》為您整理各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