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新竹市推「敬老愛心號誌」 刷敬老卡行人綠燈可延長10秒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新竹市府今(2025)年7月開始推出全國首座「敬老愛心號誌」,只要市民持敬老卡或愛心卡,刷號誌下方的感應器,在下次通行前,行人綠燈可「延長十秒」,讓年長者、身障人士有更多時間過馬路。市府表示,參考新加坡經驗,「敬老愛心號誌」設在靠近醫療院所附近路口,路幅約15公尺,試辦3個多月來,每天都有民眾使用,將視成效評估擴大辦理。

拿出敬老卡感應,機台亮起綠燈,這可不是要搭公車,仔細一看,刷卡處就在十字路口的紅綠燈下。

綠燈亮起、行人腳步匆匆,原來刷卡的功能是新竹市府從今年7月開始試辦的「敬老愛心號誌」,市民持敬老卡或愛心卡感應後,下次過馬路,綠燈就會延長10秒。

新竹市民表示,「不錯啊,增加10秒可以讓老人家可以過得比較多時間,才不會在路上卡住。」、「這樣年紀大的走路可以慢一點。」

不少民眾持正面看法,這個愛心號誌是全國首創,選在鄰近醫療院所的路口,新竹市府也統計,目前每天均有民眾刷卡使用,數據持續蒐集中。

新竹市政府交通處副處長林俊源指出,「為了避免一般民眾頻繁觸控號誌,同時兼顧周邊的車流順暢,目前敬老號誌只提供高齡者以及身心障礙的民眾感應,市府也會持續觀察民眾的使用情形滾動調整。」

另外就在嘉義,則有市議員點出,博愛路、中興路口路幅過寬、未顯示秒數,不少行人走到一半卡在路中間,號稱是最難跨越馬路。事實上,綠燈秒數不足問題,就連首善之都台北市部份路口,就曾被點名是「不友善」的行人穿越道。

公視新聞記者王彥婷指出,「台北市成功橋下的潭美街,這個行人綠燈平日白天秒數是11秒,實測成人通過其實是剛剛好的,不過如果今天是老人小孩要通過,可能就會有困難。」

是否全台都需要類似的「敬老愛心號誌功能」,北市交工處則解釋,民國107年時就有相關的試辦計畫,在醫院及公園周邊設置25處「行人觸動延長秒數」有類似功能。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理事長吳宜蒨認為,「我們覺得是往錯誤的方向,是因為它等於要行人自我保護,斑馬線過長或者是秒數過短的情況下,丹麥、德國等國會從工程面著手,比如說道路瘦身。」

交通團體則認為,紅綠燈秒數長短需視當地交通路況,由地方政府確實估算。另外,也應從交通工程著手改善不便,從根本解決更重要。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