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
驅邪人偶民俗淪為乞討工具 印尼雅加達政府擬取締
|全球在印尼的雅加達,其實也流行一種類似台灣電音三太子的民俗表演,最早是源自於雅加達市區周邊的原住民巴達維亞人。他們會扛著2公尺高的人偶走上大街小巷,為人驅邪。不過現在演變成街頭藝人討生活方式。為保存文化又避免擾民,雅加達市府決定取締。
-
南投營北國中舞龍隊赴荷蘭 受邀國際民俗藝術節遊行表演
|文教科技擁有58年歷史的荷蘭國際民俗藝術節,今(2025)年首度邀請來自台灣的舞龍舞獅團隊。南投營北國中的舞龍隊遠征荷蘭,透過舞龍舞獅,跟當地民眾、還有來自全球十多個國家的民俗表演團體互動。
-
台東特有民俗炮炸寒單爺登場 逾30名國際交換生參與慶元宵
|地方元宵節的重要盛事不僅有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也是一大重頭戲。台東特有的民俗文化炮炸寒單爺已有超過70年歷史,信眾會對肉身寒單丟鞭炮,炸得越多象徵財運越旺,今(2025)年也邀請國際交換生體驗活動,有15國、30多位外生參與,甚至還讓小朋友站在轎上不放炮,體驗扮演寒單爺。
-
鹽水蜂炮元宵起鼓 今年超過250座炮城大場面
|今年元宵的臺南鹹水蜂仔炮,這個月11、12欲開始。超過250座的炮城,規模並往過較大。鹽水武廟也提醒民眾,若是欲體驗犁蜂炮,一定愛包好勢,避免著傷。(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臺語文)
-
立院擬修法增國定假日 各黨提案版本有何差異?哪些節日最可能放假?
|政治近期朝野立委有共識將「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由行政命令提升至法律位階,同時也研擬增加國定假日天數,但各黨立委目前提出的8件相關提案中,各版本增加的國定假日不一。公視新聞網整理目前已完成一讀、付委待審的7個不同版本提案,並比較各版本新增的國定假日有何異同。
-
南瀛國際民俗藝術節 18國21團體表演交流
|閬六冬閣舉辦的南瀛國際民俗藝術節,邀請18个國家、21組團體,來臺南做文化交流,毋但逐工暗時有表演以外,佇日時文化局規劃外國團體到社區、學校佮宮廟等場所做巡迴演出,嘛安排無仝的在地文化予IN體驗。(此則新聞標題、導言、內文皆為臺語文。)
-
虎尾中元普渡30萬人參與 「街仔普」爭取登錄文化資產
|地方雲林虎尾中元普渡是國內中元節重要民俗活動,今(2024)年3天活動吸引超過30萬人次參與,最大特色是「街仔普」分成7區各有特色,現在地方希望爭取登錄為雲林縣文化資產保存,透過有系統及專業保存及傳承,讓更多人能認識虎尾鎮傳統民俗文化特色。
-
聽信偏方誤時機 民俗療法無保障
|政治林林總總的民俗療法,是許多人生病的時候,想要求助的方式。這些民俗療法的醫療效果在那裡?我們來聽聽醫生們的意見。看西醫時接受聽診觸診,看中醫時被把脈、針炙,這是我們一般人所熟悉的看病流程。但是,除了這些以外,仍是有不少人選擇其他偏方或民俗療法。 國泰醫院的吳錦榕醫師就碰過很多這樣的病人。吳錦榕曾有一個得鼻咽癌的病人,因為過度相信朋友介紹的偏方,拖到整個頸部淋巴腺都已經腫大,才到醫院來。後來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