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網路賣「鯊魚劍」 7人遭依違《野保法》送辦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宮廟活動上常見一種周身分布鋸齒的法器鯊魚劍,它是鋸鰩的鋸狀吻部製成,但其實鋸鰩早就是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依《野保法》是不得販售的,海巡署7到10月還是在4縣市分別查獲7人涉嫌上網販售鯊魚劍,都被依違反《野保法》移送地檢署偵辦。

民眾在櫃子內翻翻找找,取出一把常用於民俗信仰的法器鯊魚劍,原本打算透過網路販售,卻被海巡署循線查緝到。

周身分布鋸齒的鯊魚劍是用鋸鰩的鋸狀吻部製成,由於全球5種鋸鰩都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為極危生物,台灣也早在2008年列為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依《野保法》禁止販售,但海巡署近年仍持續查獲有人違法販售。

海巡偵防分署北門查緝隊副隊長張力文說明,「7至10月期間於新北、台中、台南與高雄等地 分別查獲證物鯊魚劍計4支,並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移送新北及台南地檢署偵辦。」

鯊魚劍因數量稀少,一把依大小可賣到3到6萬元不等,查緝人員追溯來源,發現多半來自宮廟的早年收藏,因為鯊魚劍正是道教乩童起乩用的5寶之一。

民俗專家廖大乙說明,「一般就是乩童起乩在砍自己的頭還是背部,流血以來助化煞、顯神威,就是在趨吉避凶的意思。」

民俗專家表示,隨著時代進步,多數宮廟都改用金屬或木製品代替。但由於鯊魚劍在市場上仍具一定價值,海巡署強調將持續嚴查,杜絕保育動物製品販售行為。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