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驅邪人偶民俗淪為乞討工具 印尼雅加達政府擬取締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在印尼的雅加達,其實也流行一種類似台灣電音三太子的民俗表演,最早是源自於雅加達市區周邊的原住民巴達維亞人。他們會扛著2公尺高的人偶走上大街小巷,為人驅邪。不過現在演變成街頭藝人討生活方式。為保存文化又避免擾民,雅加達市府決定取締。

高大的木頭人偶,大搖大擺走在路上,猛一看跟台灣的神偶三太子有點像。這是印尼雅加達獨有的Ondel-ondel,源自於當地原住民巴達維亞人。過去幾十年來,這項民俗常出現在婚禮、割禮或迎賓儀式當中,為人趨吉避凶。

印尼Ondel-ondel藝術家阿克巴說,「對我們來說Ondel-ondel是巴達維亞族人的文化象徵,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是一種神聖的傳統。」

不過近年來,Ondel-ondel變得不太一樣。有些街頭藝人扛著這些巨大的中空人偶遊街、沿路搖擺,搭配預錄的音樂,看似驅邪行為,其實目的是向路人索討打賞錢。有人甚至能靠這項表演養家活口,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賺上7美元,約合台幣200多塊。

其實正統的Ondel-ondel,是男女人偶成對出現,並搭配現場奏樂。雅加達市政府認為,這種已經變質的街頭表演太擾民,不僅噪音、妨礙交通,還有乞討金錢的行為,市政府將法案送交議會,只要通過了就會全面取締、禁止乞討,未來只能在指定場合,像是節慶或官方典禮上演出。

印尼Ondel-ondel街頭藝人慕亞迪表示,「如果Ondel-ondel就這樣被禁止上街,這項古老的巴達維亞傳統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消失,如果Ondel-ondel藝人或團體失傳,我們就會像1970年代的狀況,雅加達孩子對巴塔維亞文化一無所知。」

這項研議中的禁令,讓一些力圖維護傳統的藝術家感到為難。因為根據印尼政府數據,人口有1100萬的雅加達,每天收入不到1美元的貧窮人口,已經從2019年的36.2萬人,增加到2024年的44.9萬人,確實不少人需要靠這種表演糊口。

印尼Ondel-ondel街頭藝人慕亞迪指出,「我擔心這項禁令會帶來更多街頭犯罪,因為多數的街頭藝人沒有別的工作,我們需要吃飯錢,多半人也要養家,只有少數人是單身,所以政府在下禁令前該多思考一下。」

倒是有當地歷史學者認為雅加達政府,是在扼殺正在日漸式微的民俗傳統。

印尼歷史學者瑞薩說,「對Ondel-ondel的禁止跟取締,凸顯雅加達市政府對巴達維亞人的歷史與傳統欠缺了解。」

在中空人偶裡面獨力扛著的街頭藝人,大太陽底下,就有如置身在蒸籠裡,在政府對Ondel-ondel的禁令出爐前,他們為了餵飽家人,也只能做一天算一天。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