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
-
兒少自殺死亡率不斷攀升,如何接住懸崖邊的孩子?【獨立特派員】
|社福人權近幾年兒童、青少年自殺死亡率不斷攀升。衛福部曾針對國高中生做調查,發現有一成左右國高中生曾經嘗試自殺。校園霸凌、課業壓力與人際關係,這些都是孩子經常會碰到的難題,尤其現今網路世代與社群媒體的過度使用,孩子面臨的問題更加複雜,容易感到挫折與無助。
-
4.9%青少年曾遭網路霸凌 調查:17%選擇不求助
|文教科技每年6月第3個星期五是國際「停止網路霸凌日」,董氏基金會上午公布青少年網路使用與心理健康最新調查, 4.9%的青少年在1年內曾有被網路霸凌的經驗; 17%青少年被網路霸凌時,選擇不求助他人;使用網路時間愈多,憂鬱程度愈高。
-
ICOPE健康整合式評估防失能 「長者6力」關鍵指標如何檢測?
|社福人權為因應台灣逐漸步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國健署日前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2019年公布的新版高齡整合照護指南(ICOPE),推出「長者健康整合式評估」,並發展出在地「長者6力」評估服務模式,截至2023年底,已有約33萬名長者參與評估。所謂「長者6力」評估如何進行?參與者又可以獲得哪些幫助?
-
民眾遭詐財自責陷憂鬱 醫籲及時就醫求助
|生活詐騙集團手法不斷更新,有民眾驚覺受騙後,已損失大量財產,在強力自我批判下,出現身心症狀,甚至導致憂鬱。精神科醫師近期就在門診發現,有不少因遭到詐騙而出現憂鬱的患者需要醫療介入,走出情緒低谷。
-
憂鬱世代中,從黑暗走向光亮的故事【獨立特派員】
|社福人權現代人的生活挑戰及環境壓力,讓不少人苦於憂鬱症及各種身心疾病,不過同時也有一群人,在困境中展現旺盛的生命力。45度角畫家金根鴻,車禍後癱瘓,原本憂鬱喪志,卻決定咬起畫筆,戰勝命運;另一位是幫助許多偏鄉孩子的老師王李成雲。他們是如何逆轉黑暗、照亮他人和自己的生命?
-
大專學生憂鬱比例較疫前高9% 大三生壓力最大
|社福人權學生的心理健康議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今(18)日上午舉辦大專學生壓力調查結果記者會,發現壓力最大的是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其次是即將就業的大四生。讓他們感到壓力的來源,包含時間不夠用、課業壓力重,擔心畢業後的就業問題。專家建議,除了透過專業心理諮商,家人支持也很重要,才能緩解大學生壓力情緒。
-
研究:低劑量K他命可治憂鬱重症 補傳統抗憂鬱劑空窗期
|文教科技一般人負面印象中的毒品,在嚴格監管控制下成為救人藥物。振興醫院公布與北榮、陽明交大研究團隊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低劑量K他命治療難治型憂鬱症且具有嚴重自殺傾向的病患,發現能產生強大、快速抗憂鬱療效,還可以補上傳統抗憂鬱劑的空窗期。
-
李玟辭世憂鬱症引關注 醫師提醒親友可注意3警訊
|生活知名歌手李玟昨(5)日傳出因憂鬱症離世,享年48歲。醫師表示,自殺族群7成以上有憂鬱症,而罹患憂鬱症的自殺風險約為一般民眾的20倍。不過醫師提醒,自殺行為是有跡可循,當身邊親友持續心情低落、有睡眠障礙或突然留遺書等,就要提高警覺,可能有自殺風險。
-
高壓文明病纏身,病友如何尋求協助,走出陰霾?【獨立特派員】
|社會現代人經常無法放鬆,一旦超過負荷,很容易產生高壓文明病,像是失眠、焦慮甚至憂鬱等。另外,青少年面臨的壓力也比以往多,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在十年內增加三倍,其中又以罹患憂鬱症為主因。現代人要如何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況、學習放鬆減壓,已成為重要課題。
-
打開大腦黑盒子,腦部和精神疾病有何關係?【獨立特派員】
|生活失智症、憂鬱症、躁鬱症或思覺失調等與大腦相關的疾病,過去一直難以透過客觀的測量來診斷,然而隨著腦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成功打開大腦的黑盒子,運用各種儀器監測,了解大腦的活動及奧祕,未來精神疾病也可望得到更加精準、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