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
-
國軍協助萬榮明利部落清淤 紋面阿嬤雕像重見天日
|地方受到鳳凰颱風影響,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再發生溢流,大水灌入萬榮鄉明利村,造成許多房屋被淹沒在泥濘當中。今(17)日國軍持續協助居民整理家園,同時在重型機具趕工清淤下,部落的精神象徵「紋面阿嬤」雕像也重見天日。而林保署透過空拍監測上游2處堰塞湖,目前皆穩定溢流,也密切監控溢流口左岸堆積約1億立方公尺的土砂。
-
超人醫師徐超斌獲頒褒揚令 同為部落出身高元接棒南迴診所
|生活有「超人醫師」稱號的台東南迴地區醫生徐超斌9月中病逝,留下生前致力籌建南迴醫院的遺願,總統賴清德今(9)日出席追思會,頒發褒揚令給家屬,肯定徐超斌一生仁心仁術,為偏鄉醫療奉獻。
-
「畫定特定區域」提掉 災後重建條例拚明日三讀
|台語新聞立法院朝野黨團今日 (10/30) 協商「樺加沙暨馬太鞍崩山潭災害重建特別條例」,毋過來自Fata′an部落的青年,不滿國民黨團提出的版本,質疑草案第6條本底有寫講「會使畫定特定區域,限制居住」,是咧為遷村鋪路,愛族人離開怹蹛的土地,今日就上北去立法院抗議。落尾討論2點鐘,三黨達成共識,共「畫定特定區域」文字提掉,按算明仔載 (31) 立法院會完成三讀特別條例。(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Fata′an部落抗議劃定特定區域 立院協商達共識刪除
|地方立法院朝野黨團今(30)日協商《樺加沙暨馬太鞍堰塞湖災害重建特別條例》,不過來自Fata′an部落青年不滿國民黨團版本,質疑草案第6條原先提到「得劃定特定區域,限制居住」是替遷村鋪路,要剝離族人世居的土地,今日北上聚集在立院喊話。經過2個小時的討論,三黨達成共識確定拿掉「劃定特定區域」文字,明(31)日立法院會將完成三讀特別條例。
-
-
全球逾百原始部落受生存威脅 傳統領域恐10年內消失
|全球巴西的亞馬遜雨林,包括這裡的原住民在內,全世界目前有大約100多個不跟外界接觸的原始部落,過著遺世獨立的生活。但是他們不打擾別人,並不能確保自己不受到打擾。各國的伐木、採礦等活動,正在侵蝕他們的傳統領域。悲觀估計,將近一半的部落可能在10年之內就會消失。
-
馬太鞍遷村或中繼安置成難題 回望台灣重大災難如何重建?
|環境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釀災,受災嚴重的佛祖街有71戶具居住隱憂,其中有39戶規劃在台糖用地興建中繼屋。災害後花蓮縣府曾評估遷村,但受災戶希望能「離災不離鄉」。返回家園可以是選擇題嗎?這個問題在921地震與莫拉克風災皆曾進行討論,無論是原地重建或異地安置,仍要仰賴政府與社會協助,公視新聞網整理歷來重大安置政策,一次看懂災後重建議題。
-
卓揆視察馬太鞍溪 南岸將興建超級堤防
|地方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5)日到花蓮視察災後復原情況,第一站就到馬太鞍溪臨時便道,宣示將在馬太鞍溪南岸興建超級堤防,未來在馬太鞍溪兩邊就能夠具備「百年防洪大計」的目標。另外卓榮泰也要求設法引流堰塞湖,不要讓歷史重演。
-
受非洲豬瘟禁令影響 吉貝耍夜祭改用「米糕豬」
|生活今(24)日晚將登場的國家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其中重要環節拜豬還願面臨非洲豬瘟禁運禁宰令,無豬可用,部落族人積極尋求替代方案,經台南市政府跨單位協調,夜祭當天將以米糕豬史無前例登場,成為文化創新與傳統延續的象徵。
-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災民重建的漫長考驗【獨立特派員】
|環境花蓮馬太鞍溪潰壩釀成嚴重水患,災後超過半個月,地方重建仍陷混亂。從自救會組織、安置爭議到學校兼作避難所,災民的努力與政府的應變落差,暴露出基層災防體系的斷層與資訊不透明。當臨時收容逐漸結束,真正的挑戰才開始,如何在重建過程中兼顧生計、文化與社區韌性,考驗政府整合能力,也考驗社會對災後長期支持的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