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員
-
高溫威脅戶外勞動者 AI穿戴裝置偵測防中暑
|全球天氣熱到要出人命,長時間在戶外工作的勞工,除了中暑還可能因為大量流汗,造成腎臟損傷。美國研究團隊正開發AI穿戴裝置,協助熱傷害高風險族群,及早掌握身體警訊。
-
海冰流失迫北極熊陸上捕食 體內驗出PFAS污染物
|全球北極暖化加劇,衝擊依賴海冰捕獵的當地居民與野生動物。為研究極地環境對北極熊的影響,挪威極地研究所前往斯瓦爾巴群島採集北極熊的脂肪與血液樣本,結果發現體內含有永久性化學物質PFAS(批法斯),專家認為可能跟海冰減少、北極熊改變覓食方式有關。
-
台南黑琵保護區出現大量海廢 巿府稱各機關清理中
|環境丹娜絲颱風加上西南氣流影響台南近1個月,台南社大觀察發現,暴雨後許多埋在沙灘的瓶罐等垃圾浮現,還有竹子、木頭漂到出海口,目前仍有大量海廢待清理;另外也發現曾文溪口附近沙洲都有變化,接近黑琵保護區的新浮崙汕南側增長,但國聖燈塔處的頂頭額汕北側持續退縮。
-
日本廣島原爆80週年 學者挖掘骨骸助後代尋親
|全球今(2025)年8月6日是日本原爆滿80週年,多年過去傷痕還沒有癒合,許多後代依然無法找回親人骨骸。2018年以來一名日本研究員多次前往似島挖掘,因為這座小島曾接收過上萬名原爆死傷者,而相對較少被提及的是當年在日本工作的韓裔人士,他們不僅要面對種族歧視及輻射後遺症的影響,還承受著社會上的各種壓力與偏見。
-
新觀測科技捕捉巨型閃電 長達829公里貫穿美國3州
|全球閃電平均長度約16公里,但美國科學家最近發現,一道長達829公里的巨型閃電,竟從德州一路橫跨到密蘇里,貫穿3個州。這道閃電其實早在2017年就出現了,是直到近年技術成熟,科學家才終於完整捕捉到它的全貌。
-
破解千年之謎 AI助攻凱撒墓誌銘研究
|全球科技走進歷史,AI也開始讀古文。谷歌在英國的子公司「深智科技」正與數十位歷史學者合作,訓練一套名為「伊尼亞斯」的人工智慧,試圖要破解凱撒陵寢內的墓誌銘,這是一道跨越千年的歷史謎題。《紐約時報》甚至指出,人工智慧若要邁向未來,就得先解答過去。
-
澳瓶鼻海豚用海綿狩獵防受傷 也學會適應聲納障礙
|全球海豚的聰明超乎想像,科學家多年前就發現,澳洲鯊魚灣海洋保護區的瓶鼻海豚,會撿拾海綿當作嘴巴前端的保護套,翻找海底砂石之間的沉積物,把躲藏其中的魚給趕出來再捕抓,也因為有海綿的保護就不容易受傷。最新研究更發現,使用海綿會妨礙海豚重要的聲納探測系統,但牠們也學會克服障礙,讓科學家們很佩服。
-
漢光演習模擬共軍已攻進大台北 阿帕契直升機演練熱加油、掛彈
|政治漢光演習進入第9天持久作戰,國軍分別在北部、中部演練直升機「野戰整補」,陸航的主力戰機阿帕契攻擊直升機、黑鷹直升機、眼鏡蛇攻擊直升機,進行熱加油、掛彈整補,迅速恢復戰力。另外,花防部演練「要點破壞」,工兵引爆橋梁,打亂共軍行軍節奏。
-
核三公投前的N個提問|屆期的核電廠該重啟或除役?【我們的島】
|環境今年5月17日,第三核能發電廠2號機運轉到期停機,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時代。不過,反核與返核的拉鋸戰並沒有終止。5月13日立法院通過《核管法》修法,已經停機的核電機組可以申請「重啟」,5月20日立院又通過重啟核三廠的公投案。服役四十年原本要除役的核電廠,應該退出江湖,還是重新披掛上陣?
-
古埃及與蘇美人交流直接證據 遺骸驗出兩大文明人類DNA
|全球古埃及與蘇美文明同為最早出現書寫系統的人類文明,儘管相隔千公里,學者認為兩地曾有密切的移民與文化交流。最新研究從一具古埃及男性遺骸的DNA發現,他的基因同時帶有美索不達米亞與埃及血統,證實當時已有兩大古文明的混血族群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