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古埃及與蘇美人交流直接證據 遺骸驗出兩大文明人類DNA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古埃及與蘇美文明同為最早出現書寫系統的人類文明,儘管相隔千公里,學者認為兩地曾有密切的移民與文化交流。最新研究從一具古埃及男性遺骸的DNA發現,他的基因同時帶有美索不達米亞與埃及血統,證實當時已有兩大古文明的混血族群存在。

古埃及原本只是北非土著和西亞遊牧民族,融合而成的部落社會。但從公元前4000多年開始學習農耕,並形成國家之後,逐漸成為雄霸一方的強盛帝國。

大約同一個時期,在1500公里外的美索不達米亞,蘇美人開始建立城市,也出現了神廟之類的建築,成為早期高度文明的開端。

考古學家認為,早在這之前,也就是距離今天約1萬年前,兩個地方的人民就開始有往來,但直到最近才有生物性的證據足以支持這個結論。

1902年在尼羅河中游出土的古埃及男性遺骸,根據科學儀器的檢驗,這名往生時年約60歲的男性,死亡的時間大約是4500到4800年前,大概就是美索不達米亞與埃及兩地,逐漸從遊牧社會演進到農耕社會的階段。

進一步的DNA檢驗發現,這名男性同時具備古代埃及人與蘇美人的基因特徵。

英國克瑞克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斯科倫德指出,「他的祖先來自中東與北非,其中80%與北非人最符合,而最親近的祖先則來自摩洛哥。其次的部分,大約五分之一與肥沃月彎的人最符合,也就是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今天的伊拉克,這也很吸引人,讓我們得以探索兩大區域人們的來往。」

另外,科學家從骨骸的牙齒殘留物,來分析這名男性生前的飲食習慣,發現他是在埃及長大。換言之,這個生物性的證據證明當時兩大文明之間往來密切,同時也進行了文字書寫與農耕技術的交流。

斯科倫德表示,「當文化或科技出現像農耕這樣的創新,人們也同時在進行遷徙,而人的遷徙就是大規模社會變革的結果。」

曾經各自稱霸的古埃及與蘇美文明,在幾千年後的現在,只剩下金字塔、木乃伊、神廟與神像,還有雄偉的古城遺跡讓後人參觀,不過藉著生物科技的協助,考古學界可以在殘缺的片段當中,找到更多人類歷史的連結。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