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學習
-
數位出版盜版濟 若欲檢舉、消費者愛家己舉證
|數位時代,咱通透過網路來做各種娛樂,比論聽廣播、看影片,毋但有濟濟影音創作,出版社嘛因應數位化,出濟濟有聲冊等等,但是遮的煞變做盜版集團的無本生理,用俗價轉賣予消費者。毋過立委咧質詢文化部的時,指出講目前的處理程序,是愛受害者家己開錢買證據向警方舉證,文化部是回應講會研議積極的對策。(此則新聞標題、導言、內文皆為臺語文。)
-
雲林宜梧國中全校僅剩38名學生 轉型公辦民營實驗教育學校
|文教科技雲林縣口湖鄉宜梧國中,113學年度新生只剩8人、全校學生僅38名,地方擔心若學生數持續減少減班,學校恐怕難經營,對此雲縣府教育處推動宜梧國中轉型為「公辦民營實驗教育學校」,強調會優先保障學區孩子入學資格,再導入多元學習模式,吸引更多學生就讀。
-
中教大成立首座智慧教育園區 培育AI教育人才
|文教科技台中教育大學成立全國第一座的智慧教育園區,也引進生成式AI等教學方式,開放大學教授、國中小老師和教育大學的師培生,也和部分縣市簽合作備忘錄,替第一線老師舉辦研習課程。
-
嘉市1校長裝監視器公審涉霸凌 工會:致代理教師輕生卻無懲處
|文教科技嘉義市一所國小,2021年發生校長強制在教室裡裝設監視器和發表不實言論,疑似霸凌,導致一名陳姓代理教師輕生。代理教師工會批評,事發後,包括時任嘉義市教育處長以及趙姓校長都沒有受到任何懲處,要求教育部應完善不適任校長的退場機制。
-
新任教長鄭英耀首備詢 稱最快明年7月恢復陸生來台
|新任教育部長鄭英耀今(27)日首次到立法院備詢,直言心情很奇妙,對於總統賴清德就職演說曾提到希望兩岸重啟對話、恢復陸生來台,鄭英耀表示,最快明(2025)年7月就能上路。但是國民黨立委質疑,教育部通篇的業務報告裡,完全沒提關於陸生交流的訊息,對明年能上路打上問號。
-
國科會攜手8大部會 打造高齡友善科技環境
|社福人權台灣將於2026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國科會將攜手8大部會,啟動「高齡科技產業行動計畫」,預計從2024年到2027年,將投入高齡相關科技預算約95億元,營造友善高齡者環境,其中高齡者的數位落差高達47%,也就是不到半數可以利用數位工具,與社會連結。
-
台灣PISA表現優異 閱讀、數學、科學皆逆勢變強
|文教科技PISA2022成績日前公布,閱讀、數學與科學成績,台灣皆逆勢變強,閱讀第5名創下歷屆最佳名次。民間教育研究單位,根據近年自身實施的學習評量指出,台灣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上升,基本功有待努力,而根據PISA成績,台灣學生在閱讀的最高分與最低分,落差43分,雙峰持續!
-
2022中學生學習能力報告 台灣3項皆名列亞洲前5
|全球全球最大規模的中學生學習能力比較研究PISA公布最新的各國評比,結果讓台灣的教育界喜出望外。在去(2022)年81個國家中69萬名15歲學生的評量當中,數學和閱讀成績普遍比前1次下降,但是亞洲地區的得分明顯高於平均。新加坡在3個項目全部名列前茅,台灣也都擠進了前5名。
-
PISA學生能力評量出爐 台灣數學閱讀科學全球前5
|文教科技2022年PISA評量結果出爐,在81國參與評比國家中,台灣學生數學、閱讀、科學3項素養表現,都名列全球前5名。分析原因可能是台灣相較於其他國家,新冠疫情衝擊較小,停課時間也較短。
-
疫後部分學生學習專注度下降 數位閱讀策略須調整
|文教科技台灣經過疫情3年,不少小學老師反映部分學生學習力下降,專注度也不足,教學策略必須調整,就以推動閱讀來說,不能只是紙本閱讀,而是融入孩子們最習慣的電子載具,陪著他們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