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
-
南極海底生物豐富 英國利用AI快速辨識
|全球南極的海底藏著很多稀奇古怪的生物,但是要一隻一隻人工辨認,實在太麻煩。英國的研究單位最近引入AI,讓原本要花好幾個小時辨認的海底生物影片,短短幾秒之內就一清二楚。
-
APEC峰會31日登場 南韓慶州警戒升級
|全球今(2025)年的APEC峰會將在南韓慶州登場。慶州是台南的姊妹市,也是古代新羅王朝的首都,以豐富文化遺產聞名,還被稱作是「沒有圍牆的博物館」,當地民眾對能舉辦這場國際盛會深感驕傲。由於包括美國總統川普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等多國領袖及企業代表都將與會,南韓政府也全面提升維安規格,嚴陣以待。
-
宜蘭大溪漁港漂浮垃圾多 漁民設保麗龍減容機助回收
|地方宜蘭頭城大溪漁港時常漂浮許多垃圾,觀光客也抱怨環境髒亂、潮濕,應該改善。在地漁民成立協會和民間公司合作,設置保麗龍減容機,讓港內最大宗的垃圾保麗龍、保特瓶,可以回收再利用。
-
保育組織指北海鱈魚過度捕撈 英漁業界稱數據有落差
|全球英國一家保育組織的報告指出,英國前10名漁業資源中,有好幾種魚類都被過度開發,數量已降至「極度危險」的程度。上個(9)月國際海洋探勘理事會甚至建議,應該全面停止捕撈「北海鱈魚」,因為魚群數量已接近崩潰。然而,英國漁業界提出反對意見,宣稱這些數據「不正確」。
-
英企3D列印「水下棲息艙」 可在百米深海裡停留7天
|全球我們居住的地球上,海洋覆蓋了大約70%左右的地表面積,有1家英國的海洋探索與科技公司,則以3D列印做出了1款水下棲息艙,準備從今(2025)年年底開始,要開啟人類在海中長時間居住的新時代。
-
小琉球等海域珊瑚覆蓋率降 環團疑與漁船活動有關
|環境綠色和平與學者展開生態調查,走訪屏東小琉球、澎湖南方四島及台東三仙台,透過結合船舶自動識別系統,比對20個潛點的珊瑚生態影像,結果發現小琉球與南方四島雖然已劃設海洋保護區,水下珊瑚覆蓋率還是下降,懷疑可能和漁船活動頻繁有關。
-
台灣鯨豚擱淺高峰期將至 為何擱淺逐年變多?發現如何救援?
|環境每年秋季至隔年春天是台灣鯨豚擱淺的高峰期,1年可達150起擱淺案件,且紀錄遍及全台沿岸,近十年也有變多趨勢。一般民眾若碰上鯨豚擱淺該如何伸援?什麼是「三要四不」原則?
-
中山大學發現黑潮「珍奶效應」 解密海中營養鹽傳輸機制
|文教科技中山大學最新研究顯示,南海深海中的營養鹽,會透過海中的湧升流與內波,加上黑潮上湧的連續作用,向上翻攪到淺層,再透過黑潮輸送至東海,促進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東海成為全球最具生產力的漁場之一。研究團隊形容,此作用就像奶茶杯底的珍珠因攪拌而浮起,因而將其命名為「珍奶效應」,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
-
水上人船共處灰色地帶多 各界座談討論管理方法
|生活近幾年來自由潛水在台灣迅速發展,不過這項運動在制度和規範上還是有許多灰色地帶,因此今(30)日上午,有立委邀集潛水協會、運動員和業者及政府相關部門,探討海洋活動空間重疊的問題,如何避免人船避碰、是否需要設立一個主責機關等等討論。
-
不滿排污設施壓縮販魚空間 海洋所:續與大溪漁民溝通
|地方宜蘭縣海洋所在大溪漁港增建污水處理設施,希望明(2026)年3月能把港內的油水分離,並且回收漁業廢棄物,不過因為污水設施剛好就位在魚市場裡,沒有地下化,壓縮到了漁民的販賣空間,也擔心設施會浪費電源;海洋所回應,會和漁民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