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澳斷橋事故導致6名外籍漁工罹難,10月1日就邁入3週年,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30日在南方澳大橋旁舉辦罹難漁工追思紀念會,工會希望能設立工殤紀念碑,紀念6名罹難弟兄,也向政府及社會呼籲重視勞動安全。不過紀念碑爭設多年,交通部、勞動部與宜蘭縣政府相互推諉找無權責機關,監察委員紀惠容近期啟動調查,釐清權責機關是誰。
美國國務院公布最新的年度全球防制人口販運評比,台灣連續13年,被列在最高等級的第1類,但有民團認為,台灣只是符合最低標準,像強迫勞動等問題,仍然未解。內政部則回應,台灣在打擊人口販運,獲國際肯定,也將持續強化精進。
不少外籍漁工就算船隻靠岸,仍在船上生活,過去常出現在路邊洗澡,或是冬天用冷水沖澡的處境。漁業署近年來著手強化漁港內的硬體設備,漁業署表示,目前已在25漁港設置29處盥洗室、14處休憩設施,對漁工覆蓋率達59%,可望在明年達到9成以上。
台灣遠洋漁船傳出漁工超時工作、被苛扣薪資等負面事件,傷害台灣國際形象,為此漁業署提出「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等七大策略,針對超時工作問題,將修法明定漁船裝設CCTV,讓工時透明化,也要強化仲介管理。
烈日下只能在甲板用棉被、紙箱遮蔭,惡劣環境讓漁工身體不適。這艘台灣人持有、設籍萬那杜的權宜船大旺號,船長及大副被指控經常打罵外籍漁工;不但受傷了要繼續工作,還有漁工被大副重擊頭部,之後不幸死亡,苛待方式令人髮指。高雄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徐弘儒表示,「恣意怒罵、揚言扣薪、暴力毆打、超時工作、休息不足、衣不暖食不飽等苛刻勞動條件,來對待海上漁工。」綠色和平收到投訴後隨即通報相關單位,檢方經過登船等長時
2019年遭外籍漁工及NGO團體檢舉,惡意打罵、甚至有漁工死亡的權宜船大旺號,經長時間調查,高雄地檢署今天將船長及大副等9人,依違反《人口販運防制法》等罪嫌起訴;對此NGO團體表示希望政府能重視外籍漁工勞權、設法改善。
總部設在倫敦的國際保育團體兼環境正義基金會EJF,經過多年調查,近日公布最新報告,指控中國的遠洋漁船船隊,對鯊魚割鰭棄身、誤捕保育類動物卻殘殺,對外籍漁工極更是盡虐待、違反人權,報告也指控,中國工業化捕撈導致資源耗竭,西非漁民因此捕不到魚。
近海及遠洋漁船缺工問題普遍,從普通船員一路延伸到幹部船員,為穩定產業運作,漁業署今年首次試辦讓可中文溝通的資深外籍船員,參加台籍幹部船員訓練課程,讓普通外籍船員有機會升任幹部,希望未來能透過這樣的方式緩解缺工。
外交部、立法院、美國國際民主協會及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12月2日至3日將在台北喜來登大飯店共同舉辦「2021年開放國會論壇」,會長米德偉和亞太區主任安南德昨(30)日晚間搭機來台。今年開放國會論壇主題為「後疫情時代之開放國會:韌性之全球案例、以及2022年後之規劃」,來自5國的12名國會議員將訪台參加實體論壇。外交部表示,為了因應全球疫情及符合國內防疫規定,論壇將以實體與視訊混合方式舉行,除了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