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台灣有四百多件校園性侵案,加害者是學校教職員的就有38起。受害兒少往往因為自責,不敢說出來,成為一輩子的傷痛。監察院成立國家人權委員會後,第一起大規模調查案,就是針對兒少在校園及機構遭受性侵的調查。一年後公布將結果,同時提出改善建議。
2020年台灣有4百多件校園性侵案,其中有不少加害者是學校教職員,受害兒少學生往往因為害怕、不敢說出口,成為一輩子的傷痛。國家人權委員會宣布將啟動大規模調查,訪談100位18歲之前曾經遭到性侵或性剝削個案,彌補校園兒少安全破洞。
國家人權委員會今(4)日啟動兒少性侵的系統性訪查與研究計畫,預計訪談500名,曾經在未成年時,於校園及安置機構遭受性侵害的受害者,希望從文化、制度等面向找出結構性問題。不過,有學者也坦言,執行面上勢必會遇到困難。
12/10是國際人權日,成立一冬外的國家人權委員會,今仔日宣佈欲舉辦一個月「臺灣人權PLUS」紀念活動。除了看會著2021國內重大的人權案件,也發表一齣由真濟學校做伙創作的電影「予阿媽的批」,詳細記錄228受難者家庭的故事。
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剛滿一年,但引起擴權爭議的委員會職權行使法撤回後,還沒向立法院提出新的版本,也引發立法院時代力量黨團的質疑。剛卸下國家人權委員會副主委的監委高涌誠表示,還在整合各界的意見;監察院長陳菊則表示,雖然各界對於法律不完備感到不滿意,但委員會的成立費時20年,未來還是會一步一腳印向前邁進。
舊年八月成立的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今仔日公佈頭一份人權調查報告,是60年前臺北市議員-林水泉批評政府,煞予人講是鱸鰻、掠去管訓。親像這款國家用行政手段,來侵害人權的事件,目前猶有25案。國家人權委員會強調講:會請行政院定出相關法規,還予政治受難者一个清白。
國家人權委員會14日公布首份調查報告,以前台北市議員林水泉案來凸顯,在威權統治時期,政府為了規避司法程序,以流氓管訓等行政處分,限制當時異議者的人身自由,與現行轉型正義法制不合,致使受難者無法獲得補償,人權委員會也將請促轉會研議修法。
國家人權委員會今仔日針對行政院「籌備司法精神病院」,敢有違法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邀請各界討論。學者和公部門攏認同,個案愛照精神狀況和風險分級處理,毋過若出院欲按怎轉來社區,猶是上關鍵。2019年7月鐵路警察李承翰,去予姓鄭的旅客攑刀刺傷身亡,一審法官認定被告有思覺失調症,判無罪,最後確定判17年,刑期到強制監護5年,到時有可能送去司法精神病院關,這幾年司法精神鑑定刑案件就幾若件,針對精神障礙者,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