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長陳菊,今(23)日率監察委員赴行政院巡察。陳菊針對人權等議題,提出對行政院的建議。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希望透過監委的專業,能一起促使社會更加進步。陳菊建議,「是不是能夠對於黑戶寶寶,能夠給予更大的擁抱關懷,成立專責的小組?國家人權委員會願意針對這個議題,來跟我們的小組來做一些討論。」蘇貞昌表示,「公務人員35萬,難免有敗類、有不肖,但絕大多數他們真的是用心用力。我們是有很多還做得不夠好、還
在國際人權日前夕,國家人權委員會辦理線上論壇,邀請學者和公民團體,針對《兒童權利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等各項人權議題進行探討。希望能提升大眾對於人權意識的認知,讓台灣的人權能朝向更完善的目標邁進。
國家人權委員會上午舉辦「2022人權議題專題論壇」,有專家認為,明(26)日就是九合一選舉,卻有5到7萬的確診者無法外出投票,這明顯是間接歧視,中選會明明能提早因應,卻沒有作為。另外也有委員呼籲,將人權教育課程,融入公部門體系,才能避免公務人員侵害人權。
2020年,台灣有四百多件校園性侵案,加害者是學校教職員的就有38起。受害兒少往往因為自責,不敢說出來,成為一輩子的傷痛。監察院成立國家人權委員會後,第一起大規模調查案,就是針對兒少在校園及機構遭受性侵的調查。一年後公布將結果,同時提出改善建議。
2020年台灣有4百多件校園性侵案,其中有不少加害者是學校教職員,受害兒少學生往往因為害怕、不敢說出口,成為一輩子的傷痛。國家人權委員會宣布將啟動大規模調查,訪談100位18歲之前曾經遭到性侵或性剝削個案,彌補校園兒少安全破洞。
國家人權委員會今(4)日啟動兒少性侵的系統性訪查與研究計畫,預計訪談500名,曾經在未成年時,於校園及安置機構遭受性侵害的受害者,希望從文化、制度等面向找出結構性問題。不過,有學者也坦言,執行面上勢必會遇到困難。
12/10是國際人權日,成立一冬外的國家人權委員會,今仔日宣佈欲舉辦一個月「臺灣人權PLUS」紀念活動。除了看會著2021國內重大的人權案件,也發表一齣由真濟學校做伙創作的電影「予阿媽的批」,詳細記錄228受難者家庭的故事。
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剛滿一年,但引起擴權爭議的委員會職權行使法撤回後,還沒向立法院提出新的版本,也引發立法院時代力量黨團的質疑。剛卸下國家人權委員會副主委的監委高涌誠表示,還在整合各界的意見;監察院長陳菊則表示,雖然各界對於法律不完備感到不滿意,但委員會的成立費時20年,未來還是會一步一腳印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