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
-
全國酒駕死傷數趨緩 金門、雲林等7縣市反增
|生活根據全國酒駕事故死傷最新統計,今(2025)年1至8月酒駕事故共造成5797人死傷,與去(2024)年同期相比減少298人、降幅4.9%,但有7個縣市死傷人數不減反增,其中又以雲林增加53人最多、金門增幅33.3%最高。
-
歐美減少對開發中國家援助 研究估將釀2260萬人死亡
|全球國際研究顯示,美國與歐洲各國2024來減少對開發中國家的援助,將衝擊其衛生、教育等層面,還可能導致全球死亡人數增加。研究預測,截至2030年,全球死亡人數將增加至2260萬人,其中540萬人是5歲以下孩童。
-
英國大規模改革庇護政策 難民申請永久居留需等20年
|全球過去一年,英國的非法入境與申請難民庇護的人數都創下新高,讓英國社會陷入嚴重分歧。為了徹底減少非法移民數量,英國17日將大規模的庇護改革政策,未來要申請到英國的永久居留權,將從目前的5年延長到20年。
-
樂高打造核磁共振模型 緩解孩童檢查恐懼
|全球小朋友面對冷冰冰的醫院環境常常會害怕,尤其是像核磁共振MRI這種龐大又吵雜的檢查設備,甚至有孩子需要先麻醉,才能完成檢查。為了減輕恐懼、降低麻醉風險,樂高製作了上萬套迷你核磁共振模型,分送全球醫院,讓小朋友透過玩樂,提前認識檢查流程。
-
巴黎協定1.5℃目標守不住 學者:台灣減碳也有執行面的落差
|環境2025年全球碳預算報告13日發布,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估較去年增1.1%,巴黎協定1.5°C目標幾乎不可能達成,台灣距2030年減碳28%目標也有落差,政府雖訂定新的減碳貢獻,但有學者認為,台灣再生能源裝置量未如預期,執行上可能有落差。
-
本土食材的無聲危機,台灣畜牧業面臨哪些難題?【獨立特派員】
|產經台灣畜牧業正陷入轉型關鍵期。國產牛肉因乳牛數量減少與需求攀升而供應吃緊、價格飆漲;相對地,國產羊肉則因市場低迷與成本高漲陷入價格崩盤,養羊戶接連退場。從牛到羊,台灣在地肉品面臨進口競爭與結構性挑戰。業者紛紛尋求轉型,包括雜交育種、開發新產品與建立品牌制度,盼能為「台灣味」肉品找到永續的出路。
-
未來10年內恐升溫逾1.5℃ 南半球18種企鵝面臨危機
|全球科學家認為愈來愈頻繁的極端天候跟全球暖化有關,而聯合國昨天公布最新報告、指出未來10年內已無可避免會見到「升溫超過1.5℃」的情況,而且可能無法逆轉。氣候變遷也對全球生態造成嚴重衝擊,南半球的18種企鵝正面臨迫切的生存危機。
-
NASA等研究指地球變暗 反射太陽光能量下降
|全球你或許有發現,夏天穿黑衣服比白衣服更熱?這不只是衣服的問題,其實跟地球也有關。最新研究指出,地球反射太陽光的能力正在下降,也就是說,地球「變暗」了,同時也「變熱」了。這讓全球暖化和極端天氣更加嚴重,而且北半球的變化特別明顯。
-
越南河內市區將禁燃油機車 促電動車銷量倍增
|全球為了跟上環保腳步,越南首都河內預計從明(2026)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燃油摩托車進入市區,這項政策對一個擁有超過700萬輛機車的大城市來說並不容易,不過改變已經慢慢發生。自從禁令宣布以來,電動機車的銷量明顯增加,一家知名電動車品牌就表示,他們的銷量已經成長了4倍。
-
瑞士鐘錶城建太陽能熔爐 回收廢鐵打造永續新解方
|全球瑞士鐘錶重鎮啟用2座太陽能熔爐,透過綠能高溫回收鋼鐵廢料,重新煉製不鏽鋼。面對金屬資源短缺,這項技術不但減少進口依賴,更朝零碳排邁進,為精密製造業打造永續新解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