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
-
哥倫比亞知名廣場鴿滿為患 當地執行雄鴿絕育計畫
|全球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著名廣場,鴿子太多成了麻煩,不少遊客還會買飼料來餵食,讓環境越來越髒。當地政府和大學合作,不用捕殺,改以雄鴿絕育方式,抑制求偶、減少繁殖,從源頭控管數量。
-
降雪減少加上溫度升高 瑞士過去幾年百條冰河消失
|全球瑞士是高山國家,山上的冰河也是有代表性的景觀之一,不過過去幾年來,冰河正在慢慢消失。專家警告,過去幾年間已經有大約100條冰河消失。除了影響自然景觀,更可能引發土石流災情。
-
高鐵採購日本新款列車 設「自走電池」無電也能移動
|生活台灣高鐵向日本採購12組最新款的列車,新列車特別提高隔絕噪音的能力和乘車穩定度,甚至首度配備自走電池,在遇上災害等電力無法供應的時候,也能移動到安全的地方,新列車最快2027年開始投入營運。
-
搞笑諾貝爾獎主題聚焦「消化」 營養學獎揭鬣蜥最愛起司比薩
|全球2025年的搞笑諾貝爾獎18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的主題是「消化」,得獎的名單包括把牛塗成像斑馬的條紋,就可以減少吸血蚊蠅的叮咬,而這個生物獎的得主為日本,還有研究鬣蜥最喜歡吃的比薩口味,以及喝了酒的人,竟然比清醒的時候更能講好外語。
-
美國紐約推動廚餘堆肥 年減4萬噸廚餘解決垃圾難題
|全球美國紐約市2年多前開始推動廚餘堆肥計畫,廚餘不再只是垃圾,轉化後能改善土質,提升吸水力,降低洪災風險,同時也減少垃圾掩埋場的甲烷排放。現在紐約市更成立了堆肥處理廠,每年可處理4萬噸廚餘,並免費提供270萬公斤堆肥,給居民、學校和社區花園使用,一舉多得。
-
能坐就坐、能躺就躺?靜態生活成為健康殺手!【獨立特派員】
|生活現代人久坐少動已成嚴重健康隱憂,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身體活動不足已躍居全球第四大死亡危險因子,僅次於高血壓、吸菸及高血糖。多數上班族面臨「靜態生活死亡症候群」威脅,出現肌力流失、偏頭痛等症狀,連帶影響兒童發育。面對這項健康危機,專家提出破解方案,透過包括每30分鐘中斷久坐、採取多元運動設計、遊戲化運動等方式,幫助民眾有效降低健康風險。
-
台灣資源回收技術佳 民團籲放眼國際市場
|環境今(2025)年8月中旬在瑞士日內瓦舉辦的《全球塑膠公約》談判宣告失敗,不過國內推動循環經濟的腳步仍持續進行中。循環台灣基金會認為,目前在全球供應鏈力求轉型的氛圍下,台灣的資源回收業有好的技術,應該放眼國際市場。
-
台灣資源回收技術佳 民團籲放眼國際市場
|環境今(2025)年8月中旬在瑞士日內瓦舉辦的《全球塑膠公約》談判宣告失敗,不過國內推動循環經濟的腳步仍持續進行中。循環台灣基金會認為,目前在全球供應鏈力求轉型的氛圍下,台灣的資源回收業有好的技術,應該放眼國際市場。
-
法國債沉重撙節引反彈 前總理信任投票未過關下台
|全球法國換了新總理,加上反政府示威大動員,政局陷入動盪。法國政府面臨債務比重大、赤字率高,受到歐盟內部與金融市場的壓力,需要在公共支出與稅收改革上做出決定。前總理貝胡(Francois Bayrou)因此提出了削減440億歐元的預算案,但遭到各界反對,最後無法通過國會信任投票而下台,新總理恐怕也無法解開這道難題。
-
道安預算連3年下滑遭質疑 交通部:分散多部會編列
|政治台灣交通亂象屢屢遭外媒形容是「行人地獄」,不過民間團體發現,主管機關交通部編列的道安預算連續3年下滑,明(2026)年僅編列3.8億元,質疑政府改善交通的決心。交通部解釋,校園交通安全改由教育部負責;另外,內政部與交通部共同編列4年400億元提升人行安全計畫,交通部明年道安預算才會相對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