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
印度疫情蝴蝶效應 廣泛衝擊全球各層面
|印度的嚴峻疫情,已經產生蝴蝶效應,衝擊全球。印度變種病毒在國際間蔓延,世衛組織WHO也已正式對印度變種病毒的警戒升級。此外,印度無論在海運,電子製造跟紡織業,甚至疫苗供應上,都在全球扮演關鍵角色,倘若疫情持續惡化,不但會拖累各國疫苗施打進度,也將影響世界經濟復甦。 根據GISAID,全球共享流感數據組織的數字,印度變種病毒已入侵全球數十個國家,證實2020年10月首次發現,到今年3月才公布的印度雙
-
研究指全球冰川融化速度加劇 過去11年間流失量增36%
|全球最新研究揭示,全球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光是在2012至2023年期間冰川的流失量,就比2000至2011年增加36%,尤其中歐地區在過去20年間已流失39%冰川,是全球冰川消融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該研究共集結全球35組來自不同國家的團隊,當中也包含台灣中央大學鄭懷傑助理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已在近期登上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
台灣人均資產額登亞洲第2 家庭平均儲蓄金額逆勢創歷史新高
|產經根據安聯最新公布的全球財富報告,2023年台灣人均淨資產達14萬8750歐元(約台幣522萬元),位居全球第5,在亞洲國家則排名第2,僅次於新加坡,且比亞洲第3的日本高出約200萬元台幣。報告指出,疫情儲蓄潮的消退使全球儲蓄增幅創20年新低,不過據主計總處調查顯示,台灣家庭平均儲蓄金額卻反而在2023年達到27.5萬元,創下歷史新高。
-
全球新增發電量7成來自綠電 聯合國:成本已比化石燃料低
|全球聯合國近期公布2份有關再生能源的最新報告,其中一份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增加的發電量中,有超過7成來自風力、太陽能及其他綠色能源。另一份報告則指出,去(2024)年全球最便宜的3種電力來源均由再生能源包辦,且風力發電成本甚至可比最便宜的化石燃料還低53%。
-
賴清德就職周年演說 宣布向在野領袖國安簡報、設主權基金
|政治總統賴清德今(20)日上午9時30分發表就職周年談話,演說中多次提及當前朝野僵局,並宣布將指示國安團隊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以求雙方能在相同的事實基礎上坦率交換意見、共商國是。此外為強化台灣經濟韌性,賴清德也宣布成立主權基金,以推升台灣經濟發展。
-
總統賴清德2025新年談話 盼民主方式解決政治紛爭
|政治賴清德今(1)日發表2025新年談話,回顧2024年震災、風災等挑戰以及台灣12強、巴黎奧運奪金等榮耀,也展望新的一年全球逾70國展開全新政局,面對國際局勢動盪,台灣必須強化國防力量、與民主陣營合作。針對立法院爭議法案,賴清德則提出以民主方式解決,列舉覆議、釋憲、人民選舉罷免等手段,表達朝野能共同合作的期盼。
-
聖嬰現象災損上看3.4兆美元 旱災糧食危機估持續推升通膨【圖表】
|全球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6月預警聖嬰現象(El Niño)今年將捲土重來,世界氣象組織(WMO)指出,聖嬰現象碰上人為暖化,將使全球氣溫飆升、極端氣候加劇。全球經濟尚未度過疫情及戰爭難關,恐怕又會因聖嬰現象導致的糧食減產推升通膨。怎麼判斷聖嬰現象出現?對台灣及世界各地衝擊有哪些?《P#新聞實驗室》一文帶你了解。
-
G7財長會議支持課徵15%全球企業稅 臉書、Google同表樂見改革
|地方全球七大工業國財政部長5日達成重大協議,支持針對臉書、Google和亞馬遜等大型跨國企業,課徵最低15%的「全球企業稅」,預計會在7月的G20財長會議進一步討論細節。 全球七大工業國(G7)財政部長,5日在倫敦召開的會議中達成協議,支持對大型跨國企業,課徵至少15%的全球企業稅,避免各國為了吸引投資降稅而形成惡性競爭。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形容這是場歷史性的成就。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表示,「課徵全球最低稅
-
新加坡連3年登全球生活成本最高城市 台北小幅上升至第12名
|生活瑞士寶盛(Julius Baer)公布今(2025)年全球生活成本最高城市排名,其中新加坡連3年居冠,倫敦則超越香港位居第2;台北排名第12,較去(2024)年小幅上升1名。報告也指出,台北部分生活消費品如女性鞋款、男性套裝等,價格均進入全球前十昂貴榜單。
-
去年僅7國符合世衛空品標準 空污最嚴重5國在非洲、南亞
|全球全球空氣污染不斷惡化,瑞士空氣品質技術公司IQAir發表最新報告,顯示全球只有紐、澳、冰島等7個國家,以及17%的城市空氣品質符合世衛組織的標準,而南亞跟非洲則是情況最糟的地方。美國因為退出世衛組織,全球各地大使館將停止提供駐在地空氣品質數據,這也會導致未來空品監控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