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
-
擬建天橋連接澄清湖、果嶺公園 高市府遭質疑破壞生態
|環境高雄果嶺自然公園是全台首座高爾夫球場轉型的自然公園,保留原有丘陵、水塘、草原景觀,卻又即將面臨新工程進入。市府打算蓋一座人行天橋,連接澄清湖園區與果嶺自然公園,民團質疑將對景觀、飲用水保護區還有現有林木有所衝擊,近期發現澄清湖這端已有怪手整地,要求停工。市府回應,鄰近要道車禍事故高,天橋可保護行人有其必要性,將採最小開發範圍,工程牴觸的喬木,也會在澄湖園區內就地移植。
-
COP30巴西貝倫登場 各國同意設立熱帶森林永續基金
|全球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10日將在巴西舉行。2025年也是巴黎協定訂定的第10週年,聯合國秘書展古提瑞斯(Antonio Guterres)強調,世界各國沒有履行當時要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內的承諾,是道德失敗跟致命疏忽。我外交部循例協助環境部組團,和國內的NGO團隊共同前往與會。
-
亞馬遜「飛河」水氣減弱 科學家:雨林乾旱恐草原化
|環境亞馬遜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能調節南美洲氣候。雨林樹木蒸散形成的水氣流「飛河」把水氣送往內陸,但隨著砍伐與氣候變遷導致飛河水氣減弱、亞馬遜乾旱惡化,不僅生態受衝擊,也威脅農業和水力發電。
-
綠鬣蜥現蹤台東森林公園 縣府已成功移除
|環境外來種綠鬣蜥繁殖力強,會大量啃食農作物,林保署統計,全國累計已經移除40多萬隻,以南部地區最多,也擔心牠們的族群向北擴散。台東縣政府公布,最近在台東市森林公園成功移除一隻成年雄性的綠鬣蜥,累計今(2026)年到現在已經移除100多隻,野外可能還有族群,呼籲民眾發現要趕快通報,但不要自己動手捕捉,以免被咬或是被牠的尾巴拍打,會受傷。
-
日治時代探查堰塞湖紀錄 載明馬太鞍溪一帶多崩塌
|環境馬太鞍溪堰塞湖帶來災害持續監控中,其實早在100年前,日治時代啟動的「森林計畫事業」就已經來現今堰塞湖一帶踏查,明確記載此處「隨處可見基岩露出、崩塌處不少」。學者指出,當時尚未形成堰塞湖,日本調查人員建議,應該造林以及保護周遭森林,不過百年過去,面對大自然的力量能做的人為干預並不多。
-
89位森林療癒師今授證 林保署:推廣綠色健康產業
|環境為了鼓勵民眾走入森林、接觸大自然,農業部積極投入森林療癒師的人才培力,今(17)日舉行授證大會,希望全台合計89位的森林療癒師以環境教育等各種專業知識,規劃多元的療癒活動,帶領民眾眾感受大自然的療癒力。
-
-
南投神木遭盜伐 警逮23人含5非法移工
|社會今(2025)年1月有山友攀登南投縣馬海濮富士山時,意外發現紅檜神木遭山老鼠盜伐,隨即通報林業署,警方跟監蒐證後一舉破獲23人的盜伐集團,其中有5名越南籍非法移工。全案移送南投地檢署偵辦,本(8)月提起公訴,後續集團成員將面臨最重10年半的有期徒刑,併科最高2000萬元以下罰金。
-
瑞士建空中水霧灌溉場 研究助森林抗旱
|全球瑞士科學家為了要了解乾燥空氣對松樹林的影響,特別在境內最炎熱乾燥的「費恩森林」,搭建高空水霧灌溉場,實驗發現在相同濕度下,空氣越乾燥,樹木更急著從土壤吸水。
-
歐洲熱浪野火蔓延 部分地區燒毀面積比平均大2倍
|全球歐洲多國正面臨罕見熱浪和森林野火災情,在高溫與乾燥的環境下,野火快速蔓延,從南歐到中東歐,造成約240萬英畝的土地被燒毀,受災範圍從葡萄牙、西班牙到希臘、阿爾巴尼亞等國。專家表示,氣候變遷產生的高溫引發大規模森林野火,人們未來必須有更好的應對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