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口堰塞湖水位續升 靳珩隧道西出口幾乎滅頂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花蓮太魯閣昨(17)日因為土石崩落,出現一處新的堰塞湖,今(18)日上午堰塞湖的溢流水流向中橫公路靳珩隧道,再從隧道口回流到立霧溪,但水位持續上漲,靳珩隧道西出口已經幾乎滅頂。稍早最新消息,由於推估堰塞湖水可能在短期內發生壩體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林保署建請秀林鄉富世村民樂部落、民有部落等持續撤離,下游沿線兩側住戶也不要進入河道及溪床活動。
水流不斷從隧道口湧出,往魯丹橋面兩邊宣洩,如同一座天然瀑布,相當驚人。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一帶,因土石崩塌出現堰塞湖,18日上午溢流水流入靳珩隧道,而隨著水位持續上漲,明隧道內也進水,另一頭靳珩隧道的西出口更是幾乎被水淹沒,只剩下隧道頂端。
太魯閣工務段副段長邱育偉指出,「東端那邊有個魯丹橋,水會從魯丹橋往立霧溪方向排掉。」
溢流水穩定回流立霧溪,林保署評估下游風險降低,但危機仍未解除,因為壩體附近偶爾會有落石,而且根據氣象署預報山區近日將有較大雨勢,19、20兩日園區持續封閉。
太管處副處長林忠杉說明,「氣象情資會有持續的豪雨或大雨狀況,我們這邊也是持續呼籲民眾 遊客,非必要我們不要進到太管處的園區裡面。」
行政院顧問李孟諺指出,「有怪手上去,我們就可以逐層來降挖,讓水位跟著降低,壩體的部分也可以風險更加地減少,所以目前正在朝這個方向在努力中。」
連續兩天實地勘查後,李孟諺表示,規劃從舊台8線打通便道,從壩頂降挖土石引流,但還需開挖山壁,工程單位正努力克服。
秀林鄉社會課長呂愛美表示,「我們民有社區的民眾應該是有將近500人,因為有些是依親,有些可能到比較安全的地方來住宿,所以實際到我們收容所是160名。」
顧及居民安全,秀林鄉17日預防性撤離民有、民樂部落的居民,目前安置在光復國中以及亞泥宿舍,收容所預計維持5天開設,直到危機解除。
姜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