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發現黑潮「珍奶效應」 解密海中營養鹽傳輸機制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中山大學最新研究顯示,南海深海中的營養鹽,會透過海中的湧升流與內波,加上黑潮上湧的連續作用,向上翻攪到淺層,再透過黑潮輸送至東海,促進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東海成為全球最具生產力的漁場之一。研究團隊形容,此作用就像奶茶杯底的珍珠因攪拌而浮起,因而將其命名為「珍奶效應」,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傑出講座教授陳鎮東研究團隊發現,南海存在一種經由「攪拌作用」,加上黑潮上湧的連續作用,將深海「營養鹽」帶到淺層海水的雙重推升機制。研究團隊形容此機制就像杯底珍珠因攪拌而浮起,變得更容易被吸管吸到,並將其命名為「珍珠奶茶效應」,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海洋學》(Oceanography)。
陳鎮東指出,海洋浮游生物如同陸地上的植物,需要源源不斷的肥料才能成長,而南海海水會經由呂宋海峽匯入黑潮,進而將營養鹽輸送至東海,使東海成為全球最具生產力的漁場之一。然而這股海水為何特別「好用」,又是如何被帶上大陸棚,過去始終缺乏清楚解釋。
中山大學海科系研究員黃婷萱以2000至2020年的長期觀測數據驗證發現,南海常見的湧升流與內波,會將原本藏於深海的營養鹽往上翻攪,讓分布深度變淺,過程宛如攪拌珍珠奶茶。
該研究顯示,當這股混合南海營養的海水匯入黑潮主流後,流經台灣東北方與東海大陸棚邊緣時會受到地形及洋流推擠,養分更容易被帶上表層並遇見充足陽光,促進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鏈的基礎,可直接影響魚群數量與漁業資源。
陳鎮東表示,「珍奶效應」的揭露除可提供完整科學模型,讓學者更精準預測東海的營養鹽濃度在不同季節或極端天氣事件下的變化,未來也有望幫助漁民判斷何時、何處的漁業資源較豐富,提高漁獲效率並降低風險。
不過研究團隊也強調,此研究以空間分布為主,尚未納入季節性變化影響,未來仍需更多資料進一步驗證。
李彥穎/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