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稅談判最後階段 賴清德:策略包含投資阿拉斯加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美關稅談判持續進行,總統賴清德接受平面媒體專訪時表示,目前技術性協議和磋商都已經完成,就等最後的總合性會議,而台灣已經向美國表達,希望談判盡速完成且不疊加關稅。同時賴清德也承認,台灣談判策略有包含阿拉斯加投資,但這是基於能源的路線近也比較安全。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的近期報告則示警,台灣能源高度仰賴進口,萬一遭中國阻斷將承受巨大壓力。
總統賴清德在最新專訪中表示,有關台美關稅談判已經完成技術性的協議和磋商,目前就等最後的總合性會議。台灣向美國提出2大訴求,除了希望盡速完成談判,也要力拼不疊加關稅。總統賴清德表示,台積電對美投資是在關稅談判前就底定,更透露台灣的關稅談判策略。
總統賴清德回應,「我們現在不管是在跟中東購買,因為船運上比較困難,如果是在阿拉斯加有天然氣給我們的話,那它會比較安全、路線比較近,後來因為美國政府的邀請再加上關稅在談判,當時我們的確是有表達願意去投資阿拉斯加。」
不過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有將近一半的電力仰賴燃氣發電,至於在燃料的來源則仰賴進口,其中澳洲占38%、卡達25%、美國10%。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最近的發布報告中提醒,台灣每年從卡達進口4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雙方又簽長達27年的合約,加上卡達容易受到中國影響,萬一供應中斷台灣可能會在維持家庭與醫院用電,或是保障半導體產業運作之間做抉擇。
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回應,「政府會持續去分散這個氣源的來源國,同時增加政經情勢比較穩定的區域來源,來進一步穩定國內的天然氣的供應。」
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葉宗洸指出,「從這個阿拉斯加直接拉管線到台灣來,數千公里的這個管線要怎麼樣去進行營運跟維護,然後維護的費用也很高,你的管線就算是從海底過來,那也有可能遭到破壞。」
專家指出,台灣天然氣儲槽有限安全存量只有7到11日,除非安全存量有60日才符合能源安全的需求;能源署則強調會持續分散氣源來源國,進一步穩定國內天然氣供應。
蔡思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