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刪地方一般性補助款如何衝擊各縣市預算? 一文看懂金額缺口【圖解】

行政院主計總處在114年度預算中,原本編列2501億元的地方一般性補助款,但為因應新版《財劃法》上路,5月22日宣布統刪636億元,引發縣市首長不滿。
政院後續解釋,2501億元中有173億元專項補助款不在刪減範圍內,因此實際統刪地方一般性補助款約27%。其中,屏東縣被刪減金額最多,同時也是獲編列一般性補助款金額最多的縣市。
為回應地方財政壓力,政院8月14日提出「114年度總預算追加預算案」共878.4億元,其中包含刪減的636億元地方一般性補助款,而立院29日最終三讀通過的版本,則減列地方一般性補助款1000元,同時通過一項主決議,要求政院立即將追加的一般性補助款撥付各地方政府。
一般性補助款主要補助什麼?
中央編列的地方一般性補助款,主要分為教育、社會福利、基本設施、其他基本支出,以及平衡預算等5大類項目,會依照各縣市財政收支缺口,以及財力分級權重、人口數、土地面積、機構數量等指標,計算出每個縣市可獲得的金額。
根據政院目前編列的114年度地方一般性補助款中,以教育補助金額最高,達556.6億元,占近3成;其次是社福補助474.4億元,占2成5;基本設施補助則有383.7億元,占比約2成1。
針對先前刪減的636億元,政院擬在平衡預算項目中追加最多預算,將補回270.6億元;社福項目補助追加142.5億元、教育項目追加102.4億元、基本設施項目追加99.4億元。
追加預算將補足各縣市哪些補助款項缺口?
根據政院114年度追加預算編列情形,可得知目前各縣市教育、社福、基本設施等一般性補助款項目中的主要缺口。
以六都來看,除了台南市以外,台北、新北、桃園、台中、高雄市等五都的補助款最大缺口皆為社福項目,其中高雄市還缺少23.6億元,為全台各縣市最多。至於台南市則和其他多數縣市一樣,補助款缺口集中在平衡預算項目,該項目以彰化縣缺口最大,達33.9億元。此外,也有如新竹市與連江縣等,主要缺口在基本設施補助款的縣市,兩縣市該項目缺口分別為4.9億元及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