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刪地方一般性補助款遭質疑 部分縣市憂衝擊社福經費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行政院統刪地方一般性補助款,不少地方政府都直接表態,將衝擊社會福利等經費。其實一般性補助款,常見用途就包含教育、社會、基礎建設等5個面向。不過外界質疑,統刪一般性補助款恐怕於法無據;對此行政院回應,中央是得以補助,不是一定要補助。主計總處也強調,當時發函給地方就已經明文表示,補助金額會視立院審議結果有所調整。
老人共餐是許多地方政府會做的長者關懷服務,不過現在行政院統刪地方一般性補助款,不只讓不少縣市政府憂心衝擊社福等經費,更被地方質疑於法無據。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一般性補助款它是有關於地方跟中央的補助款,中央是得以補助,不是一定要補助的,這個部分我們完全是按照相關的規定來辦理。」
地方補助款是指,中央撥給地方,用在特定用途或支應地方財政需要的資金,要協助地方政府推動政策、建設等,可以分為3項,一般性補助款、計畫型補助款、以及專案補助款。
而這次引發爭議的一般性補助款,常見的用途可以分為5個面向,教育經費、社會福利、基礎建設、災害救助或重建、以及文化活動或觀光推廣。
宜蘭縣政府秘書長吳志宏表示,「影響到本縣的6大社福支出還有教育經費,一些警消的超勤津貼。」
台北市財政局長胡曉嵐則表示,「包括我們的兒少還有長者、身心障礙的社會福利都會受到影響,在人本交通的部分也會受到影響。」
主計總處副主計長陳慧娟回應,「我們現在通知這個金額,會視立法院審議的結果,如果它有刪減,我們就必須隨同來刪減,當時發文的時候有做說明。」
至於像雙北直轄市等地經濟發展成熟,自籌財源多,對補助款依賴度較低;而財源有限的偏鄉或離島連江縣、澎湖縣,補助款常是財政運作的主要來源,如果被刪減,衝擊恐怕不小。
楊宜珊/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