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升息與外國人買房禁令 盼房屋勿淪投機炒作工具

全球各國過去一年多為了打擊高通膨,連續大幅升息,借貸成本大增也導致房市降溫。南韓打不動的高房價,去(2022)年終於出現顯著跌幅,當局陸續取消嚴厲的打房措施,想讓房市軟著陸。而加拿大政府祭出的,禁止非加拿大人購買住宅法案,則在今年元旦正式上路,原意是防止炒作,幫本地人保有更多住房,但例外太多,房市也已經走跌,實際效果有待觀察。

加拿大環境好,是許多亞洲客移民首選。房價近年來快速上漲,新冠疫情爆發後各國低利率刺激政策,更吸引國際投機者湧入。

平均房價在2022年初攀升到80萬加幣,折合台幣1800多萬的高峰,導致閒置空屋多,供應量短缺,一般人根本買不起。

總理杜魯道2021年,開出禁止外國人購買住宅兩年的競選支票。勝選後立法通過,在今年元旦生效。

杜魯道說明,「長久以來,許多加拿大人想買自己第1個家的夢想遙不可及。我們要對大銀行增稅,我們的計畫將打擊掠奪性貸款,幫助你更快準備頭期款,甚至從租屋轉為購屋,我們要讓140萬個家庭有新家。」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

執政黨表示,法案的用意在於把房屋回歸給人民居住,不要淪為投機炒作工具。但效力限於核心居民一萬人以上的城市住宅,不包括郊區度假別墅等休閒房產。禁購對象也有許多例外,像是留學生、難民、永久居民,以及持有臨時工作許可的外籍人士,都可以買房。

專家表示,這些例外太寬鬆,有心想投機,大可以透過設立空頭公司或子女留學達成目的。

而如今的房價,也已經不是立法當時的天價。

因為加國央行多次激進升息抗通膨,房貸太高已經造成房市觸頂反轉,去年2月起跌幅超過21%,平均房價合台幣降到1400多萬。加上溫哥華和多倫多等主要房地產市場,也針對非居住和空屋課稅,都讓房市降溫。

目前購屋負擔仍然高於一般家庭的承受能力,但外國買家持有的房屋比例不到5%,限制購買成效恐怕有限,還可能引起美、墨鄰國的報復措施。

專家認為當務之急是加緊興建,滿足不斷成長的住房需求。

還有一個以高房價知名、政府推出20多項打房政策都打不動的國家南韓,也看見房市劇跌,甚至要祭出振興措施因應。

同樣拜央行猛烈升息,與經濟下行風險所賜,房市交易量腰斬,新成屋賣不動。不堪房貸利率高漲的屋主折價拋售,各地房價跌幅已經達到2008年金融危機時水準。首爾公寓大樓價格連跌半年,創19年以來最大跌幅,業界擔心可能出現硬著陸危機。

尹錫悅政府為了減緩衝擊,去年以來陸續取消對首都與週邊地區的嚴厲打房措施。12月起放寬房貸限制,首購族最多可以貸款到5成;這個月還將對江南、龍山等比較貴、相對投機性較高的地區放寬監管,降低綜合房地產稅與交易稅,以及貸款限制。

不過儘管房市走跌,房價少個1至2%,對一般人仍然遙不可及,加上高房貸利率讓人卻步。這禮拜新公布的去年第3季住房負擔能力指數,增加到89.3,再創歷史新高。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