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會議達共識 6至11歲可打莫德納半劑量

因應本土確診病例接連破千,食藥署在17日先通過莫德納用於6至11歲兒童的緊急使用授權EUA,今日下午指揮中心與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專家開會討論,會中就6至11歲兒童COVID-19疫苗接種、12至17歲青少年族群追加劑接種、第二次追加劑接種等議題進行討論。
晚間8時,指揮中心發布新聞稿表示,6到11歲兒童族群可接種莫德納疫苗半劑,劑數為2劑,間隔拉長至12週,並視家長與幼童接種意願接種。
新聞稿指出,12到17歲的青少年族群可施打第三劑,建議完成基礎劑接種且無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於最後一劑基礎劑接種後5個月,接種追加劑。
新聞稿表示,第四劑以高風險族群優先,包含: 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以及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先前提到,近期兒童染疫個案增加,表示疫情已進入家戶感染階段。與成人相比,兒童染疫以腸胃道症狀更為明顯,包括腹痛、嘔吐、腹瀉等。
黃立民又指,雖然不是每個個案都會發燒,但常常一發燒就會快速升高至39度,嚴重的話,甚至有熱痙攣的可能。
黃立民提醒,家長在照護兒童時需考慮兒童症狀和成人不同,建議家長先準備好退燒藥,並在兒童染疫後先多補充水分,若後續病情沒有緩解,再由衛生局安排視訊看診。
至於BNT兒童疫苗,指揮中心坦言還在接洽當中,並「還沒簽約」。有醫師分析,兩者雖同為mRNA疫苗,但是劑量不同,反應也會不同。
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20)日上午表示,「我們台灣並沒有兒童的疫情,只是散發性的個案,所以我們一定必須參考國外的資料。」
李秉穎又補充,「那所謂的利跟弊就是,你如果不打疫苗的時候,你的重症跟死亡率你預估是多少,那你如果打疫苗的時候,重症跟死亡率預估是多少,那他的打疫苗的風險是怎麼樣子,他的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是怎麼樣子,(要)整體去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