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疫情》該不該讓5至11歲兒童打疫苗?兒醫專家李秉穎:利大於弊

(資料圖片/美聯社)
本土確診數持續上升,加上爆發多起幼兒園、國小群聚,但5至11歲的幼童目前仍未開放施打疫苗,染疫後是否會造成重症甚至死亡,也引發家長擔憂。ACIP召集人李秉穎醫師今(14)日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兒童打疫苗是利大於弊;指揮官陳時中也說,相關疫苗也將在數天內召開審查會議。

台灣兒童感染狀況?為何開放幼童打疫苗?

國內發生多起幼兒園、國小群聚事件,讓家長關心指揮中心是否將開放讓12歲以下兒童打疫苗,ACIP(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醫師提出以下建議。

李秉穎引用美國兒科醫學會數據指出,美國在解除嚴格的防疫規定後,出現了大規模的社區感染,也讓兒童感染數目上升,「導致感染機會變得跟成人差不多了」。兒童發病症狀跟成人差不多,主要為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症狀。

他又說,雖然兒童比較不易發病,但當社區傳播擴散至一定程度後,可能會看到很多兒童確診病例。

美國兒科醫學會統計,截自3月21日,兒童在所有年齡層新冠病例佔19%。(圖/CDC提供)

反觀台灣,至本月13日為止,台灣兒童及青少年確診共有1604例,其中12歲或以下佔了1053例。「這些兒童病例中,沒有重症,也沒有死亡,有些人可能因為這樣子認為說,兒童大概也不需要接種疫苗。」但李秉穎認為,兒童打疫苗還是「利大於弊」。

(圖/CDC提供)

李秉穎說,兒童確診後雖然少見重症跟死亡個案,致死率是差不多萬分之一,但是他會付出比成人還要大的社會成本;兒童一旦染疫,除了個人必須在家隔離,家長也必須在旁照顧,同時還會衍伸出停課和停校的間接成本。

李秉穎又引用美國兒科學會數據指出,迄今美國共出現962位兒童死亡病例,致死率是0.01%,也就是萬分之1,他則預估,台灣未來可能有幾十位的兒童死亡病例,但大概不會破百。

李秉穎並指出,兒童打疫苗後出現過敏性休克或心肌炎的不良反應,機率是萬分之0.1,比致死亡率還要低,所以綜合之下認為兒童打疫苗是「利大於弊」。

(圖/CDC提供)

兒童打新冠疫苗常見的副作用?

美國在去年、日韓則在今年2至3月,分別開放5到11歲兒童施打輝瑞疫苗,劑量為12歲以上的三分之一。

至於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副作用的相關研究,根據美國紐約市衛生局的一份資料顯示,5至17歲的兒童會出現與成年人類似的副作用反應,在接受疫苗注射時會稍感疼痛。之後,他們可能會感到手臂接種部位酸痛,也可能會感到疲勞伴隨著頭疼和發燒。不過這些是身體正在構建保護能力的跡象,以上副作用通常會持續一到兩天。

不過,美國CDC資料顯示,2000萬已接種mRNA疫苗的美國青少年與年輕成人中,有300人出現非常罕見的副作用——心肌炎,但美國CDC的一個獨立顧問小組補充,接種新冠疫苗的好處仍然遠遠超過年輕人患上心肌炎的風險。

延伸閱讀:讀懂疫情》幼兒園爆群聚感染,應該讓小孩打疫苗嗎?這些國家批准了...

李秉穎也強調,兒童打疫苗後過敏性休克和心肌炎很少致死,「我們現在都有針對過敏性休克做防範措施,台灣目前有400例青少年打了以後出現心肌炎,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死亡病例。」

什麼時候開始施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3)日表示,兒童疫苗已提早洽購,只是牽涉四方關係人,難度較高,不過也差不多完成了,他還提及,「廠牌不只一家。」

延伸閱讀:美日韓5至11歲兒童接種 陳時中:洽購兒童疫苗快完成了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補充,「進行EUA(緊急授權)申請的有輝瑞5到11歲,還有莫德納是6到11歲,食藥署專家要先針對它的適應症來做一個審查。」

陳時中今(14)日再提到,「有關於(兒童)疫苗相關的EUA審查進度,技術性資料也都review(審查)過了,大概近兩天,幾天內就會召開會議來做審查。」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