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居家墜樓案較前年增近4倍 家長莫輕忽
林曉慧 沈志明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靖娟基金會統計分析109年兒童事故傷害新聞,去年至少有345名兒童因事故傷亡,交通事故和照顧疏忽仍是兒童事故傷亡的第一、二名,兒童在家中墜樓的案件數則是108年的近四倍,提醒家長要特別注意。
離開職場,成為全職家庭主婦,Nancy媽媽總陪著3個孩子,注意他們的安全,尤其家住九樓,陽台窗戶讓她特別在意。
幼童家長Nancy舉例:「窗台旁邊不能放(東西)可以攀爬,因為之前我先生在整理玩具的時候,就把一些可能像廚具組就會把它放在比較靠近窗邊,小朋友就會爬上去,我就嚇死了。」
不在窗邊堆東西、窗戶也設卡鎖,不斷提醒孩子不能靠近,就是要避免墜樓意外。靖娟基金會分析109年兒童事故傷害新聞指出,排第三的建物和設施安全,其中居家墜樓件數,相較108年攀升近四倍,原因就在成人讓兒童獨處,而現行法規已修訂不得設計水平橫條,以避免墜樓,但定義模糊,各縣市認定標準不一。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認為:「所以變成說只要水平橫條就一律不可以設計,可是非水平橫條的話,可攀爬的那個設計還是存在,事實上基本上沒有杜絕掉我們講的墜樓。」
除了再次呼籲修法,靖娟指出,善用文具夾或麻將牌尺卡住窗戶,不讓孩子推開,也是方法之一。而《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已修改,家中有12歲以下幼童可加裝隱形鐵窗,保護小孩的安全。
離開職場,成為全職家庭主婦,Nancy媽媽總陪著3個孩子,注意他們的安全,尤其家住九樓,陽台窗戶讓她特別在意。
幼童家長Nancy舉例:「窗台旁邊不能放(東西)可以攀爬,因為之前我先生在整理玩具的時候,就把一些可能像廚具組就會把它放在比較靠近窗邊,小朋友就會爬上去,我就嚇死了。」
不在窗邊堆東西、窗戶也設卡鎖,不斷提醒孩子不能靠近,就是要避免墜樓意外。靖娟基金會分析109年兒童事故傷害新聞指出,排第三的建物和設施安全,其中居家墜樓件數,相較108年攀升近四倍,原因就在成人讓兒童獨處,而現行法規已修訂不得設計水平橫條,以避免墜樓,但定義模糊,各縣市認定標準不一。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認為:「所以變成說只要水平橫條就一律不可以設計,可是非水平橫條的話,可攀爬的那個設計還是存在,事實上基本上沒有杜絕掉我們講的墜樓。」
除了再次呼籲修法,靖娟指出,善用文具夾或麻將牌尺卡住窗戶,不讓孩子推開,也是方法之一。而《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已修改,家中有12歲以下幼童可加裝隱形鐵窗,保護小孩的安全。